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65779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考纲与2006年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内容新课程标准考纲2006年考试大纲区别语言文字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

2、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A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D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由掌握变为熟练运用,课标提高了要求 课标正式提出了识记常用字的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课标对语言的表达应用由鉴赏评价变为表达应用,提高了要求,

3、发展了表达方面的能力层级;常见的修辞方法增加了“反复”;语言表达由“简明、连贯、得体”变为“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技术性,更强调了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内容课程标准2006年考试大纲区别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A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标对文学常识未有提及,(会否淡化对这块的考察,我们拭目以待)名句名篇保持稳定三、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课程标准2006年考试大纲区别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B(1)理解常见文

4、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5、、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慨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标:对古代诗文阅读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运用由理解其用法变为理解意义和用法,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增加了份量古代诗文阅读的能力层级由表达应用降为鉴赏评价,要求有所降低四、 现代文阅读内容课程标准2006年考试大纲区别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6、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标强调学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的文章,也即在今后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倾向有些变化,可能会淡化文学

7、作品阅读课标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五、 写作内容课程标准2006年考试大纲区别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E(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2.发展等级E(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

8、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D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D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课标对写作的文体倾向于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课标对写作的基础等级由鉴赏评价变为表达应用

9、,提高了要求,并且强调了不写错别字课标对写作的发展等级由鉴赏评价变为表达应用,提高了要求课标对写作增加了要求: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论据充实;*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课标将原来的“词语生动”变为“用词贴切”,“文句有意蕴”变为“文句有表现力”对写作从文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考内容1-1内容 课程标准 2006年考试大纲 区别选考内容“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出台,新大纲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选考内容,这标志着高考内容出现了重大变化。昨天,权威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考除了必考科目外,考生还可自选科目,也可以自选考题。专家表示,这种改革逐步淡化了文理分科。高考专家、特级教

10、师薛川东告诉记者,增加的“选考”有两层含义,一是科目的选考,按照新课标高考大纲,以海南为例,文综和理综不考了,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外,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单科属于考生自主选择,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考科目,单科考试科目数量由各地自定。二是试卷考题的选考,考题的选考有两个层次,比如试卷的试题总分是150分,但该科目的标准分是120分,也就是优等生可能会超过120分,具体如何操作有待探讨。另外一种是试卷的分值比如是120分,但考生可以自选考题,比如有一项考题,出了三道题,考生可以自选,但该项题的三道题的分值都是一样的。薛川东说,这样改革将逐步淡化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

11、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和散文、小说和戏剧)的阅读鉴赏,要注重审美体验,即,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C(1)分析综合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

12、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

1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思(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1、2 3、。今年高考大纲有新变化 预计07年高考有大调整 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已出炉。较之2005年考试大纲,今年的变化不是很大。专家预计,2007年高考将有较大变动。语文(适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省份) 提法有变化的考点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005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

14、能。2006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识记2005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生活的时代及代表作。2006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005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2006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3)古代诗文阅读2005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06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写作深刻2005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2006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有创新2005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2006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