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开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64592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开题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 目 _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_ 姓 名 房昱铭 学 号 20134720257 院 系 城市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指导教师_潘汝_职称_讲师_2016年 06月 16日论文(设计)题目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学科分类(二级)工科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b本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 本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一、 研究目的:如今,体育馆建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各类国内、国际赛事不断,体育馆建筑建设热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我国体育馆建筑发展处于良好势头的同时,也不难发现

2、一些问题:比如盲目地追求建筑个性,从而导致造型过于纷繁复杂;片面地追逐新奇,以至弱化了体育馆建筑自身的特点;互相攀比争艳,却忽略了建筑所在地域的历史与文脉的传承;硕大体量的造型缺乏对人与环境的友好和关怀,等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将总结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的经验,分析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存在的规律。通过对国内外体育馆建筑的现场调研和实例分析,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国内外体育馆建筑建设经验,总结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学习造型设计手法,利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体育馆建筑的造型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体育馆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发展情况,体育馆建筑造型

3、除了符合一般的形态原理,还要符合自身的建筑特质,更要符合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本课题为了面对新世纪体育馆建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体育馆建筑造型各种因素以及原理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大量实例,发掘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且借助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获得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系统理论成果。 2)实践意义 体育建筑数量以令人惊异的速度不断地增加,作为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造型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中前进,同时时代的迅速的发展给建筑造型上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理论跟不上实际发展,体育馆建筑造型盲目追求个性。另一方面,在层出不穷的体育馆建筑造型中,不乏大众认可的优秀实例,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

4、被认可或倍受争议的作品,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其设计者自身的能力有限;二就是相应理论依据的缺乏或落后。是故,针对体育馆建筑造型在要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大众需求,符合城市形象,成为地标建筑具有深刻意义。三、 国内外理论成果现状综述目前位置,国内外对于建筑造型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国外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的建筑形式美的原则和日本中村吉郎的建筑造型对如何创造出美的建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方法。90 年代后,我国学者发表不少关于建筑造型的文章,如朱大明在关于建筑造型、形象的评论、评价原则及思路中提出影响建筑造型的十个因素。2000 年后,王晓雪在建筑造型的构成法则中认为功能

5、特性、色彩特性以及比例与尺度特性是构成建筑造型美的法则。刘向东、李腊梅在浅淡建筑造型设计里列举了建筑空间、平面构成、形象构成以及细部处理作为建筑造型的研究重点代表了当前国内对建筑造型的普遍认识。而对于体育馆建筑综合设计方面的理论对其策划、功能、结构、场地和空间等方面研究比较常见。如日本服部纪和的体育设施从体育建筑的历史演变入手,阐述了体育建筑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体育建筑体系的总体规划。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梅季魁先生所著的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把体育馆设计的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经验、理论与实践、设计方法与手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虽然此类著作都会提到体育馆建筑造型的重要性或是一部分设计原

6、则,但是专门研究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的系统理论寥寥无几。此外,对体育馆建筑实例的解读与创作体会方面的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对现存的一些优秀体育馆建筑的分析与总结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可贵的参考依据。但是此类成果主要以个别实际项目为主,并且随时代的发展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着重研究 21 世纪体育馆建筑的共性问题,尤其是研究其造型设计的成果并不多见。最后,关于针对体育馆建筑造型的设计理论比较少见。已发表的有冯青的体育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设计,还有周登高的现代体育建筑造型设计的创作思路一文。前一个简单的阐述了体育馆建筑外部造型要与环境、结构以及内部空间结合,已不能适应现状的发展需求;后一个则从环境要求、美

7、学关系及立意构思着三个方面研究了体育建筑造型设计的创作思路的共性问题,而没有将体育馆建筑的个性要求与其他体育建筑区别开来。本选题的项目概况及相关背景:设计资料一、 地理位置: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昆明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二、 地貌: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三、 气候: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

8、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四、 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工程概况:(1) 规 模:

9、8000座 总建筑面积:2万m2以上8万m2层 数:26层。结构型式: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 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8度 (根据抗震规范50011-2010附录A A.0.22)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3) 建筑技术条件:气象资料:本工程基本风压为0.55kN/m2 ,地面粗糙类别为B类,基本雪压取用0.2 kN/m2 地质资料: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为100kPa 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平整,无滑坡,无液化土层等不良地质现象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类:包含设计项目的任务要求;设计方案主要环节

10、;以及本人所承担的任务将如何进行完成,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是否有新意或技术方法上的突破点。试验类:包含研究的材料,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技术突破点,预期结果或成果。调查类: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内容,研究的关键问题,可行性论证,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独创或新颖之处,预期成果。)一、 任务要求1. 前期分析图(至少2张A3图纸)2. 总平面图(1:300或1:500绘制)3. 各层平面图(1:100或1:200绘制)4. 至少两张立面图(1:100或1:200绘制)5. 至少两张剖面图(1:100或1:200绘制)6. 制作建筑Sketch up模型或3D max 模型7. 在

11、模型的基础上至少一张鸟瞰图(A3图纸)、两张两点透视图(每张A3图纸)、至少八张节点透视图(每张A3图纸)8. 至少五套分析图(功能、视线、景观、材料、功能、空间形态等分析图)(每套分析图至少一张A3图纸)9. 经济技术指标二、 设计方案主要环节及完成方式: 前期工作: 通过对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总结思考、选择设计方向。 通过对昆明市的历史背景、实时政策、来初选场地。 划定场地范围,预先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 列举调研目标 实地调研过程中,逐条完成调研任务。(对人群、人流等相关信息收集) 通过查阅参考资料、相关文献整理头绪,对前期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例如:历史背景、相关文献、环境分析、

12、场地分析 整个过程由大向小,由面到点)明确设计核心思想 交由指导老师审查,辅导后,进入设计部分 设计部分: 完成所有的前期分析后,开始一草,准备多个设计思路、方案 由指导老师辅导后,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草图、草模、效果图等完成方案设计 利用AutoCAD、SU、MAX、PS、速写、马克笔效果图等。完成设计任务 后期处理: 利用PS 完成排版、修图工作 利用Excel、word、PPT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制作汇报PPT,及相关汇报准备工作三、 重点问题:体育馆建筑造型如何把握时代特征、如何升华设计理念四、 解决方法:通过国内外案例,大师作品进行分析,对已有文献进行深刻学习,捋顺设计

13、思路。从开始就打好基础,反复学习多问老师。研究方法: 采取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以体育馆建筑造型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为基础,借助前人的总结与经验,把时代特征作为研究的主线,结合体育馆建筑设计理论、建筑造型基本理论、建筑美学以及其他相应建筑理论等,在收集众多国内国外实例的前提下,总结 21 世纪后体育馆建筑造型的设计特点及手法,为设计实践提供依据。研究进度计划:6.66.25:开题报告6.267.23:前期调研、资料整理、综合分析、整合 四周7.248.20:方案设计、补充调研、方案优化 四周8.219.10:CAD制作、SU模型、草模、分析图、效果图 三周9.119.24:PS排版、PPT制作、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制 二周 9.2410.08:毕业设计成果整理、答辩PPT汇报准备工作 二周 10.0910.30:提交毕业设计第一稿至指导教师 10.3111.13:指导教师完成第一稿修改 11.2711.28: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第二稿,并提交指导教师 11.2912.20:第一次答辩论文评审完成,评审教师评审毕业论文并写评审意见及署名主要参考资料: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3.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5000120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