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文艺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64381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拉图的文艺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柏拉图的文艺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柏拉图的文艺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柏拉图的文艺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的文艺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柏拉图的文艺观:1. 哲学体系核心:理式论理式是实体,感觉是幻影,理式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其价值在于柏拉图第一次自觉地认识到必须用普遍作为说明一切个别的根据,抓住了人类认识世界整个行程的转折点,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理式论割裂、颠倒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一般当作先于个别的独立的存在,成为个别的真源,使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2. 理想国:统治者武士农夫和手工艺者;人的灵魂分理智、意志和情欲,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知识即道德;哲人之治。3. 美论:“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得那个品质。美本身

2、就是一种先验的绝对的美的理式,这种理式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柏拉图把对美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比前人向前跨了一步。4. “回忆说”:人对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循阶而上的过程:形体美心灵美行为制度美学问知识美彻悟美的本体。5. 艺术论:区分灵感与模仿模仿:A“临摹”、“摹本”,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功利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三种世界:理式的、现实的、艺术的。“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并不曾抓住真理。”他认为艺术家虽能模仿一切却并无知识,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于自然,艺术应追求事物

3、的本质真实,向人们提供真理。B模仿艺术伤风败俗,会破坏“心灵的城邦”模仿诗产生的快感对人有害,模仿诗人为讨好观众,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着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即无理性部分,来迎合人性中的脆弱感情,满足群众的情欲,使之摆脱理智的节制,得到快感,而不愿费心思去模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帮助理智去节制情欲。所以模仿的作用在于逢迎人性的无理性部分,摧残理性部分。柏拉图理想中的人要中正、平和、不悲不笑,让一切欲念枯萎,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统治、保卫城邦的任务。而喜剧挑动观众的“诙谐欲念”,悲剧滋养“感伤癖”和“哀怜癖”。灵感:神启迷狂“诗人是神圣之种,凭诗神和美神的帮助,他们往往在其诗歌中能达到真理。

4、”“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由诗神凭附而来。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种诗歌。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这里所描绘的正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状态。文艺创作不是纯理智的逻辑思维,诗的产生有赖于诗人高涨的热情。所谓“迷狂远胜于清醒”,正道出了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清醒的诗即模仿的诗,迷狂的诗即灵感诗。灵感诗的特点在于它出自人的本性,是“心灵生殖力的产物”,因而能触及到审美主体灵魂中的高级因素,能超越功利,达到真善美的本体。别林斯基:“他所说的疯狂,指的是那种神妙的激情,这是

5、合理的疯狂神妙的疯狂,它使一个人远远地上升于这个明智的世界之上,与众神并驾齐驱。”总:柏拉图以理式论为基础去探讨艺术,把诗从传统的“艺术”中独立出来,示其非功利的、创造的、与美相联系的本质。他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可以说标志着古希腊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艺术的审美特性:魔力与浸润心灵审美是对美的理式的“凝神观照”审美快感就是观照到美的理式时心灵上产生的一种“欢喜”,其特殊性质在于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受,整个心灵呈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艺术的感染作用:诗的魔力:神一诗人一读者“磁石不仅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像磁石那样,能吸引其他铁环诗神就像磁石,得到灵

6、感的诗人又把它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文艺作品对人的灵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诗的真正和最终目的在于影响和塑造人的灵魂。一浸润心灵艺术创作的辩证法:有机统一与适应心灵柏拉图的唯心辩证法是把概念对立起来的方法。如音乐的和谐是高低音相反相谐造成的,诗的格律根据长音和短音的配合,思想与文辞、节奏与歌词、有益与快感都是对立的统一,喜剧的存在是因为“没有可笑的事物,严肃的事物就不可理解”。柏拉图主张艺术要靠对立的因素调和,据此,他对作品的结构提出“有机对立”的原则。文章布局的两个法则:统观全体,把和题目有关的纷纭散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概念下面;顺自然的关节,把

7、全体剖析成各个部分。文章的秘诀:合乎艺术的文章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长短适中。关于创作与欣赏的关系,作家应“尽量按照艺术来写作”,合不合艺术取决于作品能否适应欣赏者的心灵的需要。在他看来,文章的类别和心灵的类别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所以作家须知欣赏者心灵的种类,研究他们的心灵性格,对之作出“精确描绘”,从而按其需要和特点来写作。艺术不但要适应欣赏者的心灵、性格,还应积极影响、改造人的心灵和性格。所以柏拉图严厉批评那些为迎合裁判人的低级趣味而写作的诗人。艺术的社会功用:一要有益于城邦,二要合乎城邦制定的规范。他既用宽阔的艺术眼光又用狭隘的政治眼光来看待艺术,从而难逃矛盾。影响:朗基努斯受“迷狂说

8、”的启示,专门提出情感的重要性;普洛丁将他的美学思想与埃及宗教哲学结合起来,建立新柏拉图主义;中世纪,经院派学者又把新柏拉图主义附会到基督教神学上,使柏拉图的美学文艺思想统治了大部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盛行研究柏拉图的风气,他们接受“绝对美”的概念,模糊文艺与伦理的界限,用狭隘的道德观点评价文艺,提出“诗学即神学”的口号;启蒙运动和浪漫运动时期,开创英国研究美学风气的夏夫兹博里和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温克尔曼都是新柏拉图主义者,赫尔德、席勒、施莱格尔不同程度上是柏拉图主义者或新柏拉图主义者,康德的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概念,接近柏拉图的最高理式说,而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则与柏拉图接近;浪漫主义运动流行的天才、情感、想象三大口号,更明显地来自于“灵感迷狂说”;19世纪以后,叔本华将以意志为主宰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杂凑在一起,认为艺术是关于理式的知识;而柏拉图、新柏拉图派反理性的美学、文艺思想,对西方现代美学与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天才说,尼采的“酒神精神”说,柏格森的直觉说和艺术的催眠状态说,弗洛伊德的下意识说,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止匕外,还有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托翁强调艺术感染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