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64179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稻谷书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培养生活敏感和语言敏感第一部分 做生活的“摄影师”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腾不息,生活的魅力回味无穷。“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圣陶)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作文与生活。一、作文的三大贫血导入:我们发现,同学们的作文有三大贫血现象,值得注意。(一) 缺少生活内容也就是作文中没有生活内容,有的只是概括的叙述,或者是别人的事情,没有自己的故事,或者是古人的故事。一描写人,就是浓眉大眼,一对酒窝;一记叙老师,就是带病工作,晕倒在讲台;一说毅力,就是李白铁棒磨成针;一说勤奋,就是爱迪生搞了多少发明。一些材料从小学用到高中,几年不变。(二) 缺少

2、生活真实有这样一则关于国外父子俩对话的笑话:父亲疑惑地问儿子:“你为什么想到中国?”儿子眼中流露出自信的眼神说:“因为那里可以发财!”父亲更不解了,便问:“你准备怎么发财呢?”儿子神秘兮兮地道:“我可以捡钱发财。我看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很多人都在路上捡过钱包。”1998年,高考作文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河南高考年报介绍,一本30份的卷子竞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而另据报载,有的考区,竞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这一年也曾被阅卷老师戏称为“父母双亡年” 。而到了20

3、02年,高考以心灵的选择为题要求考生作文,又让“众多家庭陷入父母离婚、子女失学的困境”。据金陵晚报报道,城区考生编造父母离婚,农村考生编造个人失学,自己面临着选择以致于人们惊呼2002年为“失学年”、“离婚年”。(三) 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有的作文是直接记录原生态的生活,作者没有对生活进行编辑,选材和组材不当;有的是仅仅停留在生活的表层的记录,没有自己的思考。二、 生活哺乳作文 导入:那么如何解决作文的生活贫血问题呢?我想,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一)作文的感悟源于对生活实践的细致观察。 请看下面几段文字: 从未见

4、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5、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宗璞:紫藤萝瀑布) 点评:作者对紫藤萝的色彩、形状观察得多么仔细啊! (二)作文的感悟源于对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 广州从化的凌雯静同学说到: 我喜欢作文,尤其喜欢写发生在身边的平常的事。 这些事有的能激起我的愤愤不平;有的让我哭笑不得;有的却又令我非常高兴;有的则使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无限的趣味。于是,提起笔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感。由于这些事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有切身感受,所以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不用担心不知写什么、不知怎样写。写这些事虽然不能说动笔

6、时已经胸有成竹,也可以说写起来得心应手,真情自然溶进作文里。 就拿我五年级写的一篇作文我迷上了绘画来说吧,文中所写的事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绘画比赛的事,我本以为自己没机会拿奖,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于是我想,倒不如把这些事写下来,这件事我印象很深。于是经过一番构思,写了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我一想起我第一次画那幅作品,更有趣了。从一 幅极为难看的画变成一幅能获奖的画,如果我不是努力练习,能获奖吗?于是我便着重地描写了比赛前夕的那段日子。这篇文章还荣幸地被登在乡村语文报上呢! 我信奉冰心奶奶的一句话,她说,凡是能够把自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真实感情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点评:是啊,生活就

7、是作文!体验就是素材! (三)作文的感悟源于对生活实践的审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如果我们思考就会发现内在的意蕴,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就会发现与众不同的意义。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乞讨生活 暑假同母亲回家探亲,当火车在中间站停靠时,一只皱巴巴的手从窗户外伸了进来,我吓了一跳,循着枯瘦如柴的手臂望出去,它的主人是一个正吃力的踮着角的老太太。目光里,昏黄的白后,有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希望之火,像在风中奄奄欲灭的蜡烛,忐忑不安地闪烁着,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希望,微弱的近乎绝望,强烈的近乎乞求,我不敢想绝望是不是对生活的绝望,但我清楚那乞求,分明是对生存的乞求。 我给了她一元钱。我不知道这一元钱能否让她吃饱,但分明

8、看到她那隐藏在皱纹里的感激。我的初衷也许并不是完全出于善良,但是一元钱我买到了感激,金钱让我的怜悯有一个确切的表达方式,让我的同情有一个立足点。 其实我们的处境不比乞讨者好多少。我们都是世间的苦行僧,都在炼狱中渴望修成正果,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道成仙。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乞讨生活的施舍,乞讨阳光,雨露,乞讨时光和青春,乞讨氧气和呼吸,乞讨精神与信仰 我们的祖先是为了生存而生活,他们所要求的仅仅是简单的活着,而今天我们乞讨的东西和方式,被时代所美化,被表象遮掩。也许有人认为乞丐是剥夺别人劳动成果的不劳而获者,那他们沿街乞讨,叫唤,甚至拉二胡,这不也是一种劳动吗?这时的人们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我们拥

9、有的物质的东西比他们拥有的多,但在精神上,他们不见得比我们贫瘠。也许他们乞讨的方式太露骨,但是看看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名利场上的恩怨纠葛,清场上的爱恨情仇,不也是在乞讨金钱,名利或爱情吗?或者说这是一种变相的乞讨,近乎掠夺强迫生硬的乞讨。 那么,看在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面子上,用同情心或正在破芽而出的同情把关怀施舍一点给周围的人吧。 点评:大家看,这篇文章对乞丐进行了重新审视,对我们平常的人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者发现的新的思想。 总结:是生活哺乳了作文,有丰厚的生活,就会有优秀的作文,许多作家写作都要先体验生活,然后再进行创作就是这个道理。 三、 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敏感 导入:为什么同样是

10、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有的学生却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呢?我想,除了那些同学喜欢阅读外,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生活的敏感。什么是生活敏感?请大家看一个事例: 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

11、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生活敏感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 (一)关注生活中的动情点。 范文: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笼着一丝愁云。 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

12、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的响声(奶奶因中风搬到隔壁妈妈房中)。爷爷一点点也移动脚步,手扶着墙。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也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只见爷爷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仍不停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了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妈妈背过身拭去了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微风中,夕阳余辉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二)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细节则是人物的血肉。现实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生活中那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对待细节,我们须进行精雕细刻的铺染,以凸现人物的神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