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6409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综述1. 本章是本门课程所需要的最基本概念(集合、映射、整数的一些性质、数环和数域)和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所需位置不同,可根据课时安排及进度分散处理 如集合、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数 学归纳法、数环和数域可先讲,映射可放在线性空间前讲2 从内容上讲,除集合中的卡氏积的概念及数环、数域的概念外,其它内容是学生在中学数学当中熟知的,只不过是将有关内容的系统化、理论化(如整数的整除性、映射、数学归纳法,其在中学中熟知其一些事实,今在理论上加以严密论证)3新的知识点是集合的卡氏积、数环、数域的概念,数学归纳法作为定理的论证 4 学习本部分的难点是:从概念出发进行推理论证,这需要从具

2、体例子引导训练,逐步培养.二重点、难点1. 重点在于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引入的新概念2. 难点是可逆映射、整数的整除性、数学归纳法本身的证明1.1 集合一教学思考1 集合可以作为不定义的概念来处理,有些教材上给出了一个简单刻化2 确定一个集合 A,就是要确定哪些是集合的元素 ,哪些不是集合的元素说明一个集合包含哪些元 素时,常用“列举法”、“示性法”(描述法)3 中学代数大部分的内容是计算 ,因此一开始遇到证明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需注意培养学生 的推理能力,这里应通过证明“集合相等”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4 为稍拓宽知识,可讲解一下补集、幕集等概念 二重点、要求1 重点、难点:卡氏积的概念及

3、从概念出发(集合相等、子集等)进行推理2 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集合的刻化及运算,培养推理能力三教学过程1 集合:简称集,在此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 ,通常可给出如下描述性的解释:即所谓集合,是指由某些确定的事物(或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组成的集体其中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 元素常用大写字母 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表示集合的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或者说A包含a.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 A,或者说A不包含a. 常采用两种方法:(1 )列举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包括利用一定的规律列出无限集)的方法如A123“ I(2 )示性法(描

4、述法):给出集合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B = 4| X2 3x - 4二0表示方程2x 3x -4 = 0的解集.2 .集合的分类(按所含元素的个数分):有限集: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由无限多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门表示约定:j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 集合间的关系:(1)设A、B是两个集合.子集:若A的每个元素都是 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即若”一 X,A= X,B).记作A B (读作A属于B);或者B二A (读作B包含A).相等:若集合 A和B是由完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则称A与B相等,记为A=B.(2)性质:(由定义易得)A)A A ;(反身性)B )若 A

5、;= B,B 冬 C = A ;=C ;(传递性)C)A 5 B且B 5 A = A=B.(反对称性)4 几个常用的数集(略)5 集合的运算(由两个集合得到一个新的集合)一一交、并、补、卡氏积:设A、B是两个集合(1) 并:由A的一切元素和B的一切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简称并.记作AT B.即 AT B =x| x A,或x B?.(2) 交:由集合 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简称交.记作A B.即 A B 一x| x A,但x B?.(3) 余(差、补):由一切属于 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B在A中的余(补)集,或 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即 A

6、 - B =| x A,x 一 B二(4) 积(卡氏积):由一切元素对(a,b)所成的集合称为 A与B的笛卡儿积(简称为积).其中第 一个位置的元素取自 A,第二个位置的元素取自B.记为A B.即A B.(a,b)|a,A,b,B?.1 2 映射一教学思考1 .映射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为使本部分内容更加系统化,可作必要的调整及层次化,按映 射的概念(包括相等)及例子、映射的合成、几种特殊的映射来处理2 概念多且成系列,注意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实质(包括概念的转述、注释、否定概念的描述、以及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联系 ,如映射的合成是函数与函数的合成的概念的推广),注意训练从定义验证有关问题(

7、给定一个法则是否为映射、分辨一个映射是不是单射、满射、可逆映射)的方法,语言要准确、清楚、有条理同时初步领会怎样举例一一包括正例和反例(内容与作业中皆有此问题) 二内容、重点、要求1 .内容:映射、单、满、双(可逆)映射的概念、映射的合成等2 .重点:映射及有关概念,举例及由定义验证有关问题的方法.3. 要求:理解并记住上述概念,学会举例与用定义的条件进行验证问题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概念与例子定义1.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A到B的一个映射指的是一个对应法则,通过这个法则,对于-X 代-V B与它唯一对应例子:(1 )对乙 Z,令 f(n )=2 n.(2) A = R, Bx |x _0,x

8、R, f(x) = x2.(3) A = B = 1,2,3,4, : f : 1 : 2,2: 3,3: 4,4: 1.(4)设 A 是任一集合,对一x,A, f (x)二 x .这是A到自身的一个映射(称为 A的变换),称为恒等映射(此为恒等变换),记为jA.定义2.设f : A; B,g : A; B都是A到B的映射,若对一x,A,都有f(x)二g(x),则称映射 f与g相等,记为f =g .|女口: f:RT R,xa |x;g:RT R,x vx2 .有 f=g.2 映射的合成(1)定义 3设 f : A B,g : B C 是两个映射,对-X A,有 f (x) B ,从而 g(

9、f (x) C , 这样,对-x A,就有C中唯一的g( f (x)与之对应,就得到 A至U C的一个映射,这个映射是由 f : A B和g : B C所决定的,称为f与g的合成记作g : f .即:g : f : Ar C, x : g( f (x).2例子:f : R-; R,x : x ;g : R-; R,x : sinx .则2 2g : f : R R,x : sin x ; f : g : R R, x : sin x .(2 )映射合成满足结合律:设f : A B,g : B C,h :C D,则由合成映射的定义可得A、D的两个映射: h :(g ?f),(h ?g) : f

10、,则 h ?(g : f) = (h : g) : f .3几类特殊映射定义4.设f : A B,对- x 代有f (x) B ,则所有这样的象所作成B的子集,用f(A)表示,即f(A)_f(x)|xA;叫做A在f下的象,或叫做映射f的象(1)满射:定义5.设f : A B是一映射,若f (A) = B ,则称f是A到B上的一个映射,也称f 是一个满射.(2) 单射:定义6.设f : A B是一个映射,若对一 x!,x B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即1 )若 f (xj = f (X2)=为=X2,-X1,X2 A ;2 ) f (AH B.则称f是A到B的一个双射.特别若f是A到A上的一个1-1对应

11、,就称f为A的一个一一变换;有限集A到自身的双射称为 A的一个置换.女口: jA是A的一个一一变换,同样jB是B的一个一一变换.由映射合成及相等:若 f :AB,则 有 f0jA=f,jB0f 二 f.令f :A; B是一个映射,则:下述两条等价:1 ) f是双射;2 )存在g:B; A使得 gof二jA,f og二jB.且2)成立时,其中的g由f唯一决定.(4) 可逆映射及其逆映射定义8.设f : A B,若存在g : B A,使得gof = jA,fog = jB ,则称f是可逆映射,且称g 为f的逆映射.求其逆的方法由定理知:f : A B可逆二f是双射.而验证双射有具体方法,所以可先证

12、f可逆(双射),再求 其逆.而由TH1证知f可逆时其逆唯一为 g :A, y a x (若f (x) = y)(即对 B,找在f下的原象).(5) 代数运算引例:我们常说整数加法是整数的一个“代数运算”.其意思是说对任一对整数 (a,b),有确定的唯个整数(通过相加)与之对应,用映射的观点来说整数加法是Z Z- Z的一个映射: :(a,b)a a b.同样实数乘法亦然.一般地:定义9.设A是一个非空集合,我们把A A- A的一个映射叫做集合 A的一个代数运算.若集合A 有代数运算二,也说A对二封闭.1.3数学归纳法 一教学思考1. 本节主要介绍了数学证明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一数学归纳法;对

13、于该内容学生不感陌生,因在中学内容中曾会应用问题在于数学归纳法自身的理论证明,为此需要一个原理一一(自然数集的)最小数原理.2. 本节主要讲清最小数原理 (给出分析证明及必要的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归纳法的解释一一从特殊认识一般的思想方法,及数学归纳法应用中的关键(第二步)的突破.二内容、重点、要求1. 内容:最小数原理、数学归纳法(第一、第二)2.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应用,归纳思想的建立.3. 要求:了解最小数原理、理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引言: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即首先考察、研究某些个别特殊的事物,再由这些事物总结

14、和抽象出带有一般性规律和结论.这样的方法叫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一一自然数集的一个基本性质:最小数原理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 N ”的任一非空子集 S必含有一个最小数,即 a S,对一 S,都有a乞c.2. 数学归纳法(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有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若满足下列两条:1 )当n=1时P(n)成立;2)假设n =k时成立,则当n =k 1时也成立.则命题P(n)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设有一个与自然数 n有关的命题P(n),若满足下列两条:1 )当 n =1时P(n)成立;2 )假设命题对于一切小于k的自然数都成立时,命题对于k也成立.则命题P(n)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1.4 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一教学思考1. 整数的性质是学生熟知的,本节只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主要从整除的定义、性质、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及性质,互素三方面作了介绍.新的问题是有些概念较之在中学的概念有所区别,理论证明中运用最小数原理还不适应.2. 本节的目的主要为在多项式部分有与之平行的内容,助于学生对多项式类似内容的理解.作为自身的内容,需要将该部分层次化得清晰些 .二内容、重难点、要求1. 内容: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及性质、互素2. 重难点: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定理的证明3. 要求:掌握有关概念、证明整除的方法、反证法的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