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6408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上对本课作了如下规定:“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本课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选取了明朝的对外关系中三个典型的事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完整展现明朝对外交往中的友好交往与战争冲突。这一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点”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事实叙述,从而激活历史教学。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及意义、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二、设计理念1.基于课程标准下的“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教学目

2、标的确立源于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设计指向目标达成情况。除了进行课堂检测这一终结性评价外,更注重过程性评价。2.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本课通过对明史.郑和传片段的解读帮助学生明白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通过赏析倭寇图卷理解抗倭的正义性,使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本课通过明史.郑和传、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倭寇图卷、抗倭图卷、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江苏南京浡泥国王墓等,包含史书记载、历史地图、历史绘画、历史建筑、诗歌等多种类型,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帮助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获得历史认识,体会史料实证

3、精神。历史理解:客观、全面的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透过历史情节培养历史情怀。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帮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感受明朝勇于开放、乐于开放的对外态度,体会中国“强不凌弱、众不暴寡”的和平友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4.将“问题教学法”贯穿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问题引领,让学

4、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中有所乐;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学中有所德;历史的学习要为现实服务,引发对今天的思考,在学中有所思。 三、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部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整体的趋势是“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突出体现交往,第二部分突出体现冲突,主线是明朝国力的变化。在整本教材中,处于重要的过渡阶段,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海洋政策有了重大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和、戚继光等历史人物丰富了这段历史,使教材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烈,思维活跃、好表现,对与本课中的“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在小学阶段已有耳闻,但在认知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认知

5、问题的能力还不高,本课再借助文字史料、图片,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参与学习的兴趣等能使学生更深入、深刻感知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个重大事件。加上经过将近两学期的初中历史学习,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等能力都有所提高,为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等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五、教学目标: 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及相关史事,能够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感受郑和的精神。 2.结合教材了解倭寇入侵史实,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感悟戚继光的家国情怀。 3.结合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六、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难点

6、: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难点解决方法: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探究、做材料题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七、 教学方法 1.版块式教学法。 本课以明朝的国力变化为灵魂主线,将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分为三大篇章。第一篇章:国之荣耀郑和下西洋,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和影响。第二篇章:国之危机戚继光抗倭,介绍了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概况。第三篇章:国之耻辱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介绍了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2.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地图、史料、视频、图片创设各种

7、丰富的情境,以形象的听觉、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情境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3.问题式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梯次性问题的对话,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将形象思维上升为理性积淀,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努力寻找解决历史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八、评价设计1通过提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朝具备了哪些条件?”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评价学生是否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2通过过观看视频“郑和下西洋”及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郑

8、和下西洋面临的困难,回答问题“应该学习郑和什么样的精神?”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郑和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3通过图片材料让学生归纳出“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及增进了亚非之间友好的贸易往来的关系来评价学生是否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4通过对郑和下西洋路线及戚继光抗倭形势图的提问,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的重要地名和战役。5通过对戚继光诗的分析,评价学生是否理解戚继光的爱国精神。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大规模的船队。从这一天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引领人类的航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万里海路便见证了中国人的意志、智慧和领先于世的航

9、海科技。六百年过去了,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出那时的帆影和波涛。同学们知道这位航海家是谁呢?他穿越了怎样的暴风骤雨,才完成了这不可思议的远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和,走进明朝,走进那段承载着中国荣耀、危机和耻辱的历史。我们来学习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设计意图】:以声音、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愿闻其详”的求知欲。师:心中有目标,才能走向成功。来,请大家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老师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齐读)国之荣耀 郑和下西洋国之危机戚继光抗倭国之耻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章,国之荣耀郑和下西洋。讲授新课:第一篇章:国之荣耀郑

10、和下西洋1. 自主探究请同学对照导读提纲,快速浏览课本70-72页,完成自主学习一的内容。 组长带领全组交流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导学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2.合作探究(1)简单介绍郑和。(2)读史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出示材料:材料一:当时全国各地仓储相当充裕,(永乐中)“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藏蓄积甚丰。” 朱绍侯 等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造大舶,修四十四丈(151.8米)、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宽61.6米)。 【清】明史卷304郑和传材料三:指南针大大促进

11、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课本P61页分析:明朝具备了怎样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图片的介绍,使学生对郑和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4)介绍西洋的范围,并从地图上认识。(5)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完成表格。 目的 起止时间 次数 最远到达 基本概况(6)动画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强调记住最远到达的地方。【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视频的运用,再现了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7)学生交流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8)展示图片:郑和到达南亚、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时的盛况。【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时的有关史实和世界各地的三宝庙,从而感知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和世

12、界人民对郑和的怀念。(9)出示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天妃灵应之记碑归纳:郑和下西洋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应该学习郑和的什么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体会出郑和远航面临的困难及郑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感受郑和敢为人先,无畏艰难的精神。(10)出示“郑和和哥伦布航海活动比较表”,得出郑和远航的特点。(11)出示图片和材料展示郑和远航的特点及展示不同国家出土的文物,思考: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析得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2)拓展延伸:出示材料: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

13、美洲。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师小结:习近平对郑和的评价。说明郑和下西洋承载着文明和平的友好交往,为了纪念这一事件, 2005年开始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及材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郑和的远航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更是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3)教师过渡:然而海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潜藏着危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国之危机-戚继光抗倭。第二篇章:国之危机戚继光抗倭1.自主探究:同学对照导读提纲,快速浏览课本72-74页,完成自主学习二的内容。2合作探究

14、:(1)出示明代倭寇图卷,思考:图中百姓为何而逃?(受到倭患而逃难)(2)何为倭寇?生交流倭寇的含义。(3)为何明朝中期,在中国沿海出现严重的倭患? (4)出示材料:“倭寇骚扰浙江湖州,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倭变事略得出倭寇残暴骚扰,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于是,明政府派谁组建什么军抗倭? (5)简介戚继光。(6)生叙述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师演示抗倭示意图。(7)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通过图片和史料的运用,让学生真正了解戚继光抗倭这一事件的正义性,认识到戚继光杰出的军

15、事才能。(8)介绍戚继光与文登营的渊源。出示戚继光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分析最后一句的意思,体会一代爱国名将忧国忧民、知危自奋的高大形象,出示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学习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9)出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及图片,评价戚继光及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设计意图】将中国历史与地方史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觉得历史就在身边。通过对诗句的分析,体会戚继光的爱国情怀。(10)展示图片: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在青岛举行了重大的阅兵式。【设计意图】利用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国防的安定,增强民族自豪感。小结过渡:如果说倭寇的入侵是中华民族的危机,那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就是中国的耻辱。第三篇章:国之耻辱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