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63898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 为大家解读:本文论述了初等教育阶段音乐教师的口语语言、体态语及服饰语的重要性,以具体实例及数据论述了教师的语言艺术及在授课过程中的规律。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表达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一、小学音乐教师口语语言1.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生动、有序性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加不少色彩。一般来说,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够准

2、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会削弱。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活泼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炼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

3、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到达美育的目的。例如音乐老师在开始讲一首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时,就可以用到这样的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画家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不仅绘声绘色,有景有情,生动形象,同时,能很快就调动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一致。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儿童开展的五个特点之一就是“顺序性。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表达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

4、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着学生邀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单元时,教师可以边放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边动情地朗诵:“春天,万物苏醒,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无数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杨柳开始发芽,在春风中摆动着柔和的枝条;金灿灿的迎春花像一张张笑脸,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按照这样的有序语言顺序下来,你会发现,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

5、美之情不约而同地油然而生。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2.音乐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响度、语速、语调人的感知听力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初等教育的对象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声音强度方面应采取中下值强度水平的说话方式。这种强度在一般情况下不但不影响教学传播效果,不会产生听力疲劳,反而会有积极的效果。因为适度降低老师说话大小的强度,对教育者来说轻松自如,而且对受教育者来说是轻松而又有神秘感、吸引感的。为了在数值上把握老师的教学口语的强度问题,我在少年宫随机对八位男女音乐教师上课过程进行了每位30次强度的取样,每位教师的30次平均值在4864分贝,八名教师的平均值在54分贝,平

6、均数值大于59分贝的老师自感疲惫,考虑到教室面积及学生人数以及男女教师声音频率不同,同时考虑到教室周围的本底噪音,传到最后排的声音会减弱,所以教师的语言强度在56分贝左右为宜。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提前了解和熟悉设备,注意设备的音频输出功率,所发出的声音不能破坏学生的听力,因为人的听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低龄儿童。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倩、塑造的人物性格、衬托的艺术气氛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来表现。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这一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上下一致,语速大约在(140160)字/分

7、,考虑到是初等教育音乐课,语速还要适度降低,使语言气氛与音乐气氛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例如在学习歌曲?送别?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即将分别的人们对友情的不舍、依依惜别时,老师可以采用较慢的语速,低缓而冲动地去朗读歌词。仿佛身处离别之境,眼神中充满思念、不舍,这时的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情绪所带动,被老师的感情深深的吸引住,从而使课堂的气氛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抑扬顿挫,感情充分,变化有效的语言,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从而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3.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音乐是通过节奏和旋律等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用

8、于音乐课教学的课堂语言,其节奏感与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的语言随着上课内容要上下错落,快慢得体,充满情感,富有节奏与韵律,正确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中的“停顿、“重音、“轻声、“升降、“变调、“儿化等方法,节奏感与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根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饱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用以下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语言教学生掌握音符与节拍的学习。在四分音符的训练“X X

9、X X中老师先模拟鸭子的叫声“嘎 嘎 嘎 嘎;在八分音符的训练“XX XX XX XX 中老师先模拟钟表的走动声“滴答 滴答 滴答 滴答或者车轮的滚动声“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在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X.X X.X 时,可模拟蝉叫声“知了 知了;在练习十六分音符节奏音群“XXXX XXXX 时可模拟机枪扫射声“塔塔塔塔 塔塔塔塔;练习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组合“XX.XX.XX.XX.时,可模拟汽车喇叭声“嘀嘀 嘀嘀 嘀嘀 嘀嘀声。二、小学音乐教师的体态语目前,初等教育音乐学专业的课程安排除了专业课以外,都把舞蹈、形体课作为必修课之一,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

10、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体态语是人类三大语言形式之一,可以弥补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缺乏。体态语具有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不具备的视觉方面的种种优势。不仅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思想感情的外化,同时也是进行言语交际者展示风采、风度的手段。1.音乐教师应发挥好肢体动作语言肢体态势语又分为手势语与身姿语。手势语是指表达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一种态势语。手势是人类在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最为灵活自如、最富有表现力的态势语言。它能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所有的态势语里,手势语的表现力仅次于面部表情,而手势的使用频率却是最高的

11、,因为手势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变化形态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手势可以产生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口语表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身姿语是指人的静态和动态等各种身体姿势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它们是展示仪容、表现风度、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防止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

12、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我们-好地方?时,教几个简单的-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气氛,并准确掌握-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倘假设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假设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兵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音乐教师应把握好眼神的作用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睛,除了接受外界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有外泄和传输内心世界的功能。目光语,是指运用眼神、目光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参与言语交际的语言。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

13、。 眼神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合有声语言,能够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所以,文坛巨擘泰戈尔才会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常常通过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信息传递给听者。同理当教师对某部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反映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眼神不仅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甚至还能直接代替语言。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

14、神,课堂纪律局部出现异常时,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大学期间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堂见习课,是欣赏音乐童话?彼得与狼?,授课老师在做了一定的情感铺垫的根底上引导小朋友们不借助任何肢体动作表演,只是用耳朵聆听,并让小朋友们用眼睛把所想到的,看到的告诉大家。顿时,“愉快、“危险、 “紧张、“喜悦等,一切都尽显于孩子们真诚的眼眸之中,那么地投入,那么地逼真,仿佛真地看到了快乐的鸭子、愉快的小鸟、狡猾的大黑猫、凶狠的大灰狼、聪明勇敢的彼得,以至于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3.音乐

15、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表达情感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语言。人的面部表情能传递丰富的感情。达.芬奇在其名作?最后的晚餐?里刻画了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熟悉圣经故事的人,大都能够从每个门徒的举止神情看出:那豪放的是保罗,那忠厚的是约瑟,那沉默的是约翰,那冲动的是彼得.达.芬奇用生动的笔触通过举止、神情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正是表情在言语交际中表达出来的无限魅力所在。面部表情是形体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正如有人所说的,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比照时,教师假设用有声语言

16、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那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假设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防止这种情况了。总之,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更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到达美育的目的。三、小学音乐教师的服饰语1.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并发挥好服饰语的作用服饰语,是指在交际场合中,表达者通过服装、发型、饰物以及化装所传递的信息。服饰作为态势语的组成局部,有着十分重要的协调配合作用。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