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365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个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用法(含例句译文)搜集整理: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郑旺吉 高考考纲要求我们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8个。按音序排列如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亦可用歌诀来帮助记忆:之乎者也,因为所以,而且与其于焉,则乃若何。现将其意义和用法予以归类,并附例句及译文,以期帮助广大高中学生理解、记忆。一、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广

2、泛地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我曾经整天地想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我小心谨慎地起来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3、;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你的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任职,那么你也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了。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把抚尺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这样呢?为了

4、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 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刘豫州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您来的时候拿了什么东西?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的啼叫和猿猴哀鸣的音声。2.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

5、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是多么衰败啊!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现在派了一部车过来就要取代我, 这是怎么回事呢

6、?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你以为我袁某是什么样的人?(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荣禄待您一向优厚,您将怎样对待他呢?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曹刿)问:“(你)凭什么作战?”三、乎1.用作语气助词。(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你冷吗?想要吃吗?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将军(指孙权)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哪有相公这个时候出来会见客人的呢?(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7、”。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此吧?(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啊!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四)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为什么惶惶不安,想要到哪里去呢?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一)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二)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向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四)表示比较,“比”“跟相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龄大这一点就不说了)。3. 用作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所以如今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

9、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四、乃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 “反而” “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10、钟山记可是(知识)浅薄的人,竟然用斧头去敲击(石头)来考证石钟的来由。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应当斋戒五天,在大堂之上设九宾之礼,我才能献上和氏璧。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项羽于是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当朝廷的军队向北平定中原的时候, (你)在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你的父亲。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1、(赤壁之战)如果事情不成功,这便是天意了。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五、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王您也开恩赦免了我。(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

12、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撞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这些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13、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 你可不要悲伤!(表婉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表祈使)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表期望)3.用作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一)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