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63639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家婚俗传统而温情,其中的“六礼仪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民族独特的追求幸福的过程:1、说亲男方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做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婆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若女方父母同意,便可进行相亲,这就是当地所谓的“探人家”(客家方言:“看家门”)。一般情况下,“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其人品和家境。而男方需设宴款待女方亲人,并赠送红包和礼品。 若双方无异议,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2、送

2、定(札定)说亲成功后,女方父母提出条件,如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而男方则提出要妆奁若干,此时将由媒婆在男女双方间调商定。需注意的一点是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即“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笔者认为:这无疑是古代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侧面例证。这一个仪式结束之后,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其言行皆要遵行一个有夫之妇的准则。古代的广东梅县一带的客家人,男女双方除了一般需送的礼品外,还要送一公和一母两只“兔子”。“兔子”是用猪肚翻个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

3、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给男方一只母的。俗谓“过了兔子礼即可吐子吐孙”。3、报日子和送聘金所谓“报日子”,即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在结婚前的一个月,男方要将聘金送给女方。传统的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要求是以“九”结尾,图其谐音“久”的吉利,意为两人从此天长地久。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也有些地区要求男方要做大肉圆送给女方,并分赠亲朋好友,以示双方已经结缘。4、盘嫁妆按传统的客家风俗,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额外加上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极尽炫耀

4、。在客家婚俗里,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白天),具体日期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城市盘嫁妆的时间是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而农村则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在广东及海外客家人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别开生面的“蔬菜嫁妆”之俗。客家女儿出嫁时父母必郑重其事地把一些谐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等,逐样用红绳或红布条捆扎,作为陪嫁,以表示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祝愿。更有趣的是客家还有用“长命草”为陪嫁的习俗。长命草为一株野草,用红绳扎好,陪嫁到夫家,挂在洞房床头竹篮里,第二天栽于菜园中,以示扎根。5、接亲与送亲接亲又称“迎亲”,古时这一仪式多

5、在白天进行。男方在要准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然后到女方家中接亲。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为此,“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要注意的是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

6、“相撞”。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近代以来,一些地区的客家人在迎亲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轿后面有个人拖着一条寓为百子千孙的榕树枝。当花轿在路上遇上别家的的花轿时,便按俗规互相调换树枝,双方回祝多子多孙,俗称“换青”。然后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树枝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树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则互换红花。这一风俗至今仍在河源一带盛行。6、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拜堂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首先是同拜天,然后再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这是新

7、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拜完堂后,是宴请宾客,称“喝喜酒”,礼节甚为隆重。一般情况下,婚宴设于厅堂,桌位分尊卑。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宾客,新郎须一一到他面前恭请并带到规定的席位,奉献碗筷。宴席则由新娘家长礼请宾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为上宾,坐首桌首席。女方来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嫁女他们来了,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斟酒从母舅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