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63486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单元六年级数学导学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比例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共三部分。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2、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

3、知特点,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运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本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课时 3、比例的应用- 5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14课时陶湾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P3233课时1节 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学习本节课时

4、,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 ,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重点;比例的意义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 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值?比值可以是哪些数?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6 : 10 = 3.2 :0.8= 16 :20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对于比例你想知道哪些知识?生答。师板书。这

5、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我会自学】出示四幅情境图自学思考:1、每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并计算比值?2、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点拨导思】1、 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46由两个数组成,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2346由四个数组成,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会探究】1 展示自学思考。2 什么叫比例?小组讨论1、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当中,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3、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

6、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做一做)3、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反馈测评】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若比值相等可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2. 刚才我们根据指定的数和比值来组成比例,如果只告诉你比值,你能写出两个比组成比例吗?如果比值是2,比值是1/3?【我能达标】 1、判断:(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 ) (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 ) (4)、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

7、组成比例( )(5)、 3.6:0.3和12:1不能组成比例( ) 2、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3、生活中的比例。课后反思: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函数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

8、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5课时陶湾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习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学习目标(三维)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的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引导观察比例中内、外项的关系

9、。教学准备小黑板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导入新课1 下面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怎样的比例4 5 12和152 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会自学】1 学生观察这四个数,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2组织学生讨论【点拨导思】合作探究1 、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指出内外项 请同学们指出黑板上两个比例的内外项 15=0.84 802=2005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

10、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1012=2530 6.44=9.66 15=0.84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个规律是怎样的?(5)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6)老师出示: 3254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小结 :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7)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我

11、会探究】1、 (1)学生自学的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2、(1)组织学生写出比例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3)学生汇报 (4)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反馈测评】拓展提升1 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2 练习册P20 第二课时【我能达标】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

12、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很快作出了判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

13、找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包括反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6课时陶湾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习内容解比例(P3537)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生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三维)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难点:能正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准备小黑板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准备诱发】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你能说一说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解比例)【我会自学】 学生有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点拨导思】合作探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