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63324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瓶的安全使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两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它气瓶。氧气作为一种理想的助燃气体,广泛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由于氧气是一种盛装助燃压缩气体的移动式容器,压力高,装卸运输频繁,使用环境杂乱,往往使氧气瓶的使用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一旦发生气瓶爆炸事故,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庞大损失。 一、目前在氧气瓶使用与管理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隐患: 1超检验期充装。依据原劳作部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必须每3年检验一次。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查清氧气瓶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以避免事故的发

2、生。但目前使用中氧气瓶超检验期充装的现象较为严重,给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附件损坏、丢失。氧气瓶的附件中有瓶阀、手轮、瓶帽和防震胶圈。瓶帽是为了防止气瓶瓶阀在搬运过程中被撞击而损坏,甚至被撞断使气体高速喷出,推动瓶阀和手轮向前高速飞动造成伤亡事故。防震圈是为了防止气瓶受撞击的一种保护装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明确规定,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带好防护帽。但在实际使用中氧气瓶附件齐全的很少,大多数没有瓶帽、手轮,瓶阀伤痕累累,阀杆被撞弯,甚至严重变形,给安全使用带来严重威胁。 3太阳曝晒。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运输,夏季使用时应防止曝晒。因为氧气瓶的容积是有限的

3、,曝晒会使瓶内介质温度升高,导致瓶内压力骤增,使气瓶处于危险状态。有些用户在运输中没有采用遮阳措施,夏天使用时将氧气瓶置于太阳下暴晒。尤其是夏季公路温度常常达到40多度,倘假设气瓶本身存在缺陷,充装过量或者互相撞击,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4安全距离不够。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使用时必须距明火10米以外,贮存时严禁和乙炔瓶同室存放。许多用户却忽视了这项要求,存在着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距焊接点的距离不够10米,氧气瓶、乙炔瓶同室存放的现象。一旦气瓶漏气,遇上明火发生爆炸,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野蛮装卸。运输和使用中,野蛮装卸的现象很普遍,如短距离运输时,将氧气瓶用力推倒,然后顺地面滚动;车

4、辆运输时固定不牢,气瓶互相碰撞,从车辆上直接向下推等等。如某市制氧厂用汽车装运氧气瓶到某企业,卸车时将氧气瓶推下撞击到另一只气瓶上,引起两只气瓶同时爆炸。 6. 超装。氧气瓶在充装时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造成超装,使瓶内压力升高,并超过它的许用应力,最后发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爆炸。 二、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应遵守以下几点: 为保证氧气瓶的使用安全,国家先后公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对氧气瓶的制定、制造、检验、充装和使用等都做了科学和明确的规定。 1使用的氧气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新瓶必须有合格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

5、 2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定期检验。超期的气瓶严禁充装。 3氧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操不能穿有油污过多的工作服,不能用手、油手套和油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4氧气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远离明火与热源,其使用安全距离应在10米以上,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不少于3米,并不能同室存放。 5冬季使用氧气瓶,如遇瓶阀或减压器冻结,可用开水或蒸气解冻,禁止明火烘烤。 6氧气瓶内的氧气不应用尽,要求保留0.1MPa以上的余压以防止其它气体倒流进入瓶内。 7与电焊工同在一处作业时,为防止气瓶带电,应在瓶底加绝缘垫。与气瓶接触的管道设备应设接地装置,防止因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和爆炸。在同一场地进行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要确保绝缘,气瓶不可导电。 8安装减压器前,应先开启瓶阀吹掉瓶嘴处污物,开启瓶阀动作要轻缓,人要站在侧后面。 9夏季露天作业和运输时,氧气瓶要遮阳防止曝晒,避免气体膨胀造成超压。 10应随时检查氧气瓶的状态,防震胶圈要完好无损。为保护瓶阀,运输和储存时必须装配瓶帽。 第 1 页 共 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