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63034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8- 2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按照市政协开展“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调研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初至5月底,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王家富主席,周建国、黄绵寿副主席的带领下,就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与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荆州是198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古“九州”之一。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荆州),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座(监利周家嘴、程集,洪湖瞿家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

2、,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楚纪南城遗址以及周围的八岭山、熊家冢等5处特大型古墓群(地)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10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湘鄂西革命旧址群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市现有旅游景点60多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荆州博物馆、古城东门、洪湖蓝田),2A级景区4个(万寿园、盆景园、碑苑、太晖观),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洪湖蓝田),国家森林公园4个(八岭山、洈水、黄山头、笔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公安黄山头、石首桃花山)。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辽宁兴城一起列入35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市有星级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崴国际大酒店

3、已通过国家五星级初评。全市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有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荆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形成了以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为代表的荆州历史文化。一是原始文化古老传奇,遗存众多。如鸡公山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和阴湘城、走马岭、鸡鸣城等新石器时代城址等,其中鸡公山遗址距今逾五万年,是我国远古人类最早进入平原地区生活的证据之一。二是楚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以楚故都纪南城及其周边的八岭山、马山、天星观等八大古墓群为代表,楚文化的历史遗存俯拾即是。

4、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楚纪南城)开始,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成就了“春秋争霸”、“七国称雄”的伟大功业。此后荆州一直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文化内涵影响深远。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战国玉器、漆木器等都折射出楚文化的光辉。三是三国文化脍炙人口,美名远扬。荆州是著名的三国征战地,历史遗迹以荆州城、马跑泉、关帝庙、卸甲山、关羽祠、得胜街、三义街等城址和遗址为代表。在这里上演了“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孙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经典传奇故事。三国名将关羽驻守荆州长达10年,成就了他“水淹七军”、“

5、单刀赴会”等威震华夏的辉煌业绩。四是名人文化彪炳青史,历史遗迹以孙叔敖墓、屈原天问阁、关帝庙、张居正故居及其墓园为代表。荆州自古就是乐舞之邦、文学之乡,曾经孕育出“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辞赋之祖”宋玉,戏剧鼻祖优孟,“第一循吏”孙叔敖,“忠义仁勇”之化身关羽,“唐代一门三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義,“宰相之杰”张居正,以及公安派文学创始人“公安三袁”等,可谓群星灿烂、名垂千古。 2、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在荆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江汉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还孕育出了以荆州三观、章华寺、文庙、南门天主教堂为载体的宗

6、教文化,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以江河湖泊及万寿宝塔、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及98抗洪纪念亭等为载体的长江水文化,以“鼓盆歌”、“荆河戏”、“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等。一是宗教文化圣迹众多。我市现有的批准开放的各类宗教场所近300处,其中佛教寺庙190处,道教宫观53处,天主教堂8处,基督教堂25处,伊斯兰清真寺8处。以章华寺、太晖观最为有名。荆州章华寺因地处古章华台而得名,是春秋时期楚灵王于公元前537年修建的行宫,是湖北著名十方丛林之一。寺藏佛经颇多,文物荟萃,如龙藏、频枷藏等;还有楚梅、唐杏、古井等历史遗迹。太晖观为明朱元璋之子朱柏在此营造的王宫

7、改名得来,曾有“遍数琳宫,独此雄甲荆楚”之誉,有“小武当”的美誉。二是红色文化可歌可泣。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瞿家湾镇,监利周老嘴镇、程集镇等历史文化名镇,都留有深厚的红色记忆。三是水文化凸显治水韬略。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是荆江水文化的中心。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有483公里的长江过境岸线,九曲回肠,河道蜿蜒,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荆州治水历史悠久,从上古大禹治水传说到有文字记载历史,都叙说了这个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名的过程。如凝聚着荆江人民智慧、汗水和精

8、神的沙市万寿宝塔、观音矶、抗洪纪念碑、镇江铁牛、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洈水水库亚洲第一人工土坝等。四是非物质文化异彩纷呈。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它成为一座琳琅满目的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中外的老庄哲学、楚辞歌赋、巫歌楚舞;享誉四方的楚剧、汉剧、马山民歌、木偶皮影等艺曲戏剧;匠心独运的髹漆、汉绣、竹简、青铜器、根雕、木艺;名扬天下的宫廷八宝美食、三国名菜以及兴盛的龙舟竞渡和崇凤情节等,均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挑担围鼓”、“荆河戏”、“跳三鼓”、“滚灯舞”、“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

9、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鼓盆歌”、“荆河戏”、“说鼓子”、“马山民歌”、“啰啰咚”)。 3、多点分布,层次分明。从文化层面看,荆州基本形成了以古城为重点,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为核心,以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烘托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从地域分布看,荆州城区以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主,县市以优美的生态森林、湿地文化为主,如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中国第六大湖泊洪湖湿地和长江故道天鹅洲湿地,分别位于监利、洪湖和石首市境内。松滋洈水风景区,景区山水相依,波涟岛摇,洞险景奇,是全国少有的临水山地森林。此外,全市还有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滋洈水国家森林公园、石首笔架山森林公园、公安黄山头森林公园等4

10、处森林景观,进一步开发前景巨大。 二、开发、利用、整合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荆州实际,提出了“狠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首先,领导重视,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战略产业来扶持。202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狠抓旅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应代明同志为主任,26个市委、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的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荆州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荆州市旅游销售奖励办法等,对文化旅游资源

11、的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更好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023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王祥喜市长为组长的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就全市融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热点,氛围初步形成。 第二,制立规划,明确重点。围绕古城的保护、利用、开发,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投入一千多万元对市区主要功能区、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了市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了海子湖旅游目的地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景点的特点编制了有

12、关专题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具体规划,做到了总体规划和具体景点规划的有机结合。同时,市委、市政府依据规划量力而行,在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重点打造与一般治理相结合,短期加快建设了一批具备基础条件又影响大、见效快的项目,如荆州古城水域治理,熊家冢大型古墓开发与保护,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建设等。 第三,强化配套,筹备项目。按照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的思路,打造精品龙头旅游产品,精心策划包装优势旅游项目,多方引进资金,加快开发建设力度。在突出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基础上,围绕“城、区、村、园、馆、墓”等方面景点建设,储备项目30个,计划投入建设资金237亿元。其中,以荆州古城的恢复、整合、

13、开发为重点,计划投资16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必将极大丰富荆州的旅游资源,提升荆州旅游的地位。为有力促进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围绕“路”、“港”、“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规划建设高速公路314公里,一级公路453公里,旅游公路515公里;航道新建、整治项目10个,共333公里,货运码头16个,旅游客运码头9个;客运站点15个,货运物流设施14处。目前,经过争取,重要的公路、铁路线路已经得到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市文化局在深挖荆楚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楚韵荆风和呀吙咿嗬两个精品文化旅游节目,策划编制了荆风楚韵水上民众乐园项目并积极进行了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第四,加大宣传,

14、改善环境。为进一步宣传荆州、推介荆州,我市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主办的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部分地方台及美、德、法、日、韩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媒体推介荆州的文化旅游,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开展联合促销。同时,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专场推介会等活动,进一步宣传荆州,扩大影响。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64.0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2.89万人,实现旅游创汇1083.14万美元。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治理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改善服务,旅游形象得到提升。 虽然我市文化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相比仍然是滞后缓慢的

15、,与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定位不明,特色不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形成了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每个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累,各成体系,独自成章。但如何推介荆州,宣传荆州,让世界了解荆州,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张体现荆州历史文化特色,唱响世界的名片。如何定位荆州文化,彰显荆州文化特色,是荆州文化旅游发展之首要。为推动荆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坚持百花齐放,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必须重点突出荆州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形成荆州的特色和唱响世界的品牌。 2、有规

16、不依,执行不力。 1999年,国务院审批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三大城市性质之首确定下来。荆州的发展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都应当围绕这一定位展开。但这些年来,荆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景区、景点发展规划起步较晚,执行偏弱,严重影响了荆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如古城内的保护与开发就与当时的规划缺失分不开。我市文化、文物、旅游、城建等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都做了一些旅游发展规划,但由于时空差异,起点不高,且部门气息浓厚,实施起来难度较大,缺乏全方位统筹,权威性不足。而且,还存在着执行不力,有规不依,违章乱建的情况,这与古城建设与保护的要求相违悖。古城内机构的搬迁、人口的转移也长期停滞。十年来,古城内机构人口不仅未迁出,反而净增三万多人。目前的规划基本上满足荆州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但在执行过程中,人为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