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62918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发展兴产业 脱贫攻坚奔小康-泼陂河镇禾园农业合作社简介光山县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1年,是一个集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母牛繁育、冷藏保鲜、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成立六年来,土地流转面积每年都稳定在5000亩以上,流转范围辐射到五个行政村,970户社员。2014年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16年获得“河南省农机合作示范社”及“全国农机推广示范基地”,2016年10月获得有机水稻转换认证。2016年底,注册为“禾园农合”的有机大米通过微商平台远销武汉、深圳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合作社产业运营现状合作社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建成有机水稻种植基

2、地3500亩、优质高产粮食种植基地1200亩、果蔬种植基地350亩、母牛繁育基地一处、冷藏库两座。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机械化日插秧能力500余亩,日粮食烘干能力40万斤,日秸秆回收能力35吨。禾园合作社服务辐射带动能力强,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全部实行统一购买和销售,统一实行机械化耕作。2016年有机水稻亩产450公斤,农产品年销售收入总额750.5万元,合作社发展呈良好态势。二、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多彩田园产业 2016年底,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产业带贫的总体工作要求,在泼陂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驻村第一书记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依托邬围孜村邬东、邬西两

3、个村民组,流转土地414亩,规划建设农业创客孵化园,引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来创业。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孵化园初步形成了绿色蔬菜种植、金色水稻种植、黄色油菜种植、黑芝麻、黑豆黑五类种植、特种养殖等多彩田园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创客孵化试验基地建设、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合作养牛等方式,共带动243户673人增效增收,为邬泽和、曹尚志、陆肖珍、邬长运等17位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机会,每户年均增收2万以上。三、下一步发展计划1、严格按照有机水稻操作规程,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稳步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打造豫南最大的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基地。2、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化优势,为周边群众提供机械化育插秧、深耕、收割

4、、植保、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3、引进真空包装及果蔬加工烘干设备,延长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高标准的果蔬生产、加工、冷藏保鲜基地。4、发挥市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平台、直营店等形式,创新农产品销售途径,做大做强“禾园农合”品牌,进一步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实现农业增收。5、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尝试发展“可视化农业”,把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产品;让周边群众感受到新技术新设备给农业增收增添新空间。6、优化种养结构,尝试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发挥流转区域内的林木资源和塘湖堰坝,依托现有产业基地,科学规划,逐步形成林下养殖观赏区、鸭荷共享区、稻虾共作区、休闲采摘区、亲子体验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美好的绿色田园。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转变农民增收致富思路,实现全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可持续性、稳定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