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计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2811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竖向荷载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竖向荷载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竖向荷载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竖向荷载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竖向荷载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竖向荷载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向荷载计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如图 1 所示一个二层框架,忽略 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 移,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的弯矩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梁、柱杆件的 线刚度值(i艮)。l图1解:1、图 1 所示的二层框架,可简化为两个如图 2、图 3 所示的,只带 一层横梁的框架进行分析。图 2 二 层计 算 简 图图 3 底 层计 算 简 图2、计算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与弯矩传递系数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则与实际情况有 出入。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 的修正系数。底 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丄,其余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各层梁的弯23矩传递系数,均为丄。2图 4 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图

2、 5 各 梁柱 弯 矩 传递 系 数3、计算各节点处的力矩分配系数计算各节点处的力矩分配系数时,梁、柱的线刚度值均采用修正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如:G节点处:卩GHi=GH工iGjGiGHi + iGH GDH节点处:卩HGHIiGD工iGjGiHG-工iHjHi=H工iHjHiGHi-GD+ iGD379= 0.3327.63 + 3.797.63iHGiHGhg= 0.353+ i + i 7.63 + 3.79 +10.21HE HI3.79h = 0.175+ i + i 7.63 + 3.79 +10.21HE HI10.21i=HE工iHjHhe = 0.472i + i + i 7.

3、63 + 3.79 +10.21HG HE HI同理,可计算其余各节点的力矩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见图6、图 7。图 6 二 层 节点 处 力 矩分 配 系 数np7,7 7 O0.175:HSE1 = I.J 厂图 7 底 层 节点 处 力 矩分 配 系 数4、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梁、柱杆端弯矩(1)第二层: 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先在G、H、I节点上加上约束,详见图8/7.5Cr巳Mz图 8 二 层计 算 简 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 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写在各梁杆 端 下 方, 见 图 9:Mf = ql2 = 13.13kN - mMf =必=13.13kN - mGH12HG12

4、Mf =竺=7.32kN - mMf =竺=7.32kN - mHI12IH12在节点 G 处,各梁 杆端弯矩总和为:M = M f =一13 13kN mG GH在 节 点 H 处,各 梁 杆 端 弯矩 总 和为 :M = Mf + Mf = 13.13 7.32 = 5.81kN mH HG HI在 节 点 I 处 , 各 梁 杆 端 弯 矩总 和 为 :M = MF =7.32kNmI IH 各梁端节点进行 弯矩分配,各两次 ,详见图 9第一次弯矩分配过程:放松节点G,即节点G处施加力矩13.13kN - m ,乘以相应分配系数0.668和0.332 ,得到梁端+8.76kNm和柱端+4

5、.37kNm , +8.76kNm按1传2到 GH 梁 H 端 ;放松节点I,即在节点I处施加力矩-7.32kN - m ,乘以相应分配系数0.935 和 0.065 ,得到梁端-6.32kN - m 和柱端 +1.00kN - m , -6.32kN - m 按-传2到 IH 梁 H 端 ;放松节点H,相应的在节点H处新加一个外力偶矩,其中包括GH 梁右端弯矩、IH梁左端弯矩、GH梁和IH梁传来的弯矩。其值为 (13.13+4.38 7.32 3.16)kN-m= 7.03kN-m, 乘 以分配系数,HI 梁分配 -3.56kN-m、HG 梁分配2.73kN-m、HE 柱分配1.32kN-m

6、,3.56kN-m按 12传到I端,2.73kN-m按1传到G端。第一次分配过程完成。2第二次弯矩分配过程:重复第一次弯矩分配过程, 叠加两次结果, 得到杆端最终弯矩值。 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二层柱的远端弯矩为各柱的近端弯矩的-3(即传递系数为1),带*号的数值是各梁的固端弯矩,各杆分配系数写3在图中的长方框内4 一 44.3?!一.一 -?.714J5: 一图 9 二层弯矩分配传递过程2)第一层: 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先在D、E、F节点上加上约束,详见图10JOCWE0寸d图 10 底 层计 算 简 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 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写在各梁杆端下方:Mf =-竺=-1

7、7.81kN - mDE 12Mf =-坐= -8.89kN - mEF 12Mf =竺=17.81kN - mED 12Mf =吃=8.89kN - mFE 12在节点 D 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为 :M 二Mf =-17.81kN mD DE在 节 点 E 处 , 各 梁 杆 端 弯矩 总 和为M 二 Mf + Mf 二 17.81 -8.89 二 8.92kN mEEDEF在节点 I 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为 :M = Mf = 8.89kN mFFE 各梁端节点进行弯矩分配,各两次,分配以及传递过程同第二层,但弯矩传递时要注意传递系数的差别。 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二层柱的远端弯矩为各柱的近

8、端弯矩的13(即传递系数为1),底层柱的远端弯矩为近端弯矩的1 (即传递系数为 321),带*号的数值是各梁的固端弯矩,各杆分配系数写在图中的长方框2内。-4.;-1. fi-i-y/图 11 底 层 弯 矩 分 配 传 递 过 程+C.71一_、+n.dI-.5、将二层与底层各梁、柱杆端弯矩的计算结果叠加,就得到各梁、柱的最后弯矩图, 详见图 12。15.12&,75图 12 弯 矩 图 ( 单 位 : kN m )3.42GHISI:E1. -6、力矩再分配由以上各梁、柱的杆端弯矩图可知,节点处有不平衡力矩,可以将不平衡力矩再在节点处进行一次分配,此次分配只在节点处进行,并且在各杆件上不再传递。在本题中,由于不平衡力矩相对较小,力矩可不 再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