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62755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2)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及措施(3)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4)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5)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6)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7)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9)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10)终末消毒制度(11)紫外线灯使用管理规定(12)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3)抗生素合理应用规定(14)各种常用医疗、护理器具消毒方法(15)输液(血)反应报告规定(17)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18)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9)针

2、刺伤后补救措施 (24)医护人员预防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流程图(25)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2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7)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要求(28)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职责(29)医疗废物交接制度(30)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31)医疗废物分类目录(32)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流程(33)洗手及手消毒制度(34)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应急预案与控制措施(35)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6)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7)胃肠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8)血管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9)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40)各种常用医疗

3、、护理器具消毒方法项目消毒/消毒种类方法/消毒时间消毒液更换时间1、金属器械(手术器械、检查器械、牙科器械等)(1)高压灭菌(2)2%戊醛(以上二种方法选一种,首选高压灭菌)浸泡10小时物品有效期一周戊二醛2周更换一次(浓度不够立即更换)2、无菌物品、敷料罐及贮槽、无菌持物钳、镊及容器(1)高压灭菌(2)无菌持物钳、镊浸在盛有含氯量为2500mg/L金星消毒液容器无菌物品有效期1周(启用后24小时重新灭菌)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3、治疗台、治疗车、治疗盘含氯量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擦拭13分钟每次治疗或护理后处理4、输液架、脚架、病历夹、体重计等含氯量为500mg/L“84”或金星消毒

4、液擦拭1-3分钟每周擦拭1次5、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 13分钟用完更换6、血压计袖带、药杯、网袋含氯量为5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每周消毒一次(遇有体液、血液污染时及时消毒)7、体温表、弯盘、止血带含氯量为500mg/L“84”消毒液每次治疗后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每日更换8、雾化管、湿化瓶、引流瓶含氯量为500mg/L“84消毒液每次用后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每日更换9、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引管道、扩阴器、换药器械(1)含氯量为500mg/L“84”或金星(2)高压灭菌每次使用后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再高压灭

5、菌。消毒液每日更换10、听诊器75 酒精擦拭1-3分钟11、呼吸机螺纹管(1) 含氯量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2)高压灭菌或者2戊二醛浸泡。(也可采用甲醛气体薰蒸消毒)。每次使用后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再高压灭菌或 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干燥保存。甲醛气体薰蒸:甲醛 40ml/m3+高锰酸钾20g/m3“84”消毒液每日更换戊二醛 2 周更换一次(浓度不够立即更换)12、使用后玻璃注射器送供应室统一处理(含氯量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液每日更换13、皮肤消毒静脉注射部位用2 碘酊及75酒精(小儿、碘过敏者除外);肌肉注

6、射可用0。5%碘伏14、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照射1小时每日2次15、厕所、床单位抹布、拖把、床刷含氯量为500mg/L“84 消毒液擦拭13分钟浸泡30分钟每次使用后更换16、紫外线灯管95%酒精擦拭每周1次17、大小便器、公共痰孟含氯量为500mg/L“84消毒液每次使用后浸泡30分钟每次使用后更换18、传染病人排泄物、剩食物含氯量为1000mg/L“84”消毒液搅拌放置小时每次用后更换19、传染病人医疗物品含氯量为10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每日更换备注 :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以说明书为准。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导尿管。2、

7、使用其它方法代替膀胱内导尿,如间歇性导尿、阴茎套导尿等.3、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评估持续导尿的必要性。4、严格掌握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时无菌技术。(1)在导尿管插入之前,用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2)在灭菌条件下,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3)保持整个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时间。(4)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并随时观察尿液是否从导尿管中流出,以确保导尿管未阻塞。5、有条件时应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和集尿系统。否则应对上述物品彻底清洗后,再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灭菌。6、不建议为预防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尿道口使用抗菌软膏,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7、不建议冲洗导尿管和更换导尿管,也不

8、宜频繁进行菌尿检测。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 2015年6月10日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提倡半卧位,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控制胃内容物反流。(3)用硫糖铝防治消化应激性溃疡,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4)呼吸道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抽取引流,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5)对外伤、高危手术者采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9、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6)用大环内酯抗生素破坏和减少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它抗生素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7)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药敏指导下选择有效抗生素。2、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1)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2)接触病人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3)加强对共用器械如呼吸机气路管道、喷雾器及其它器械的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灭菌,并做好对共用器械的终末消毒。3、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1)术前

10、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并指导和协助术后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2)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3)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4)加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大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隔离,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者也应进行隔离。(5)对粒细胞缺陷者和器官移植者采用保护性隔离。(6)对特殊人群可试用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Y干扰素、抗内毒素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拮抗剂等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 2015年6月10日胃肠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由于本病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加强饮

11、食卫生宣传极为重要.2、病人、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有效地洗手是控制感染性腹泻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3、医院营养食堂中污染食品是造成感染性腹泻散发或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严格管理。4、加强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的隔离,并要对其排泄物及容器等严格消毒。并要做好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5、新生儿室、母婴同室、儿科等是感染性腹泻爆发的高危科室应严格进行管理。特别是要防止母奶及奶制品及其容器污染引起的爆发流行。6、医务人员、营养食堂工作人员、配膳员等一旦出现急性腹泻,应立即暂时调离与食物和直接与病人接触的岗位。直至临床症状消失,2次大便培养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方可恢复原工作。7、严

12、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8、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的爆发流行,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管理。对病人及可疑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积极治疗病人,对污染环境和可疑传播途径进行消毒处理,特别要做好手的清洁和消毒,采取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 2015年6月10日血管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正确选择导管:经研究不锈钢针头导管感染的机会小于塑料导管。但不锈钢针头只适用于外周浅静脉,且易致血管痉挛而影响补液速度,所以医院大多采用聚乙烯塑料导管、硅胶管或涤纶套静脉管。2、导管插入不宜过深,一般以插入35cm即可。留置时间与感染率的高低呈正相关,所以应及时更换或拔除导管.3、正确选择插管部位,皮肤穿刺法感染低于皮肤切开插入法;上腔静脉系统置管感染低于下腔静脉系统置管;老年人或伴有血管性疾病及长期卧床者,易并发下肢血管置管感染,其感染率高于颈部血管和锁骨下血管.4、紧急置管感染高于择期置管,故非紧急情况下应选择择期置管。5、熟练的操作技巧、保持导管的通畅可有效地减少感染.6、严格无菌操作,减少皮肤入口处微生物的侵入;操作前应认真洗手、戴口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