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62621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参考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注】?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西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神话传说】 据传说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号高阳氏 ,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 ,有智谋 ,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 ,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 ,南到南岭以南 ,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 ,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 ,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 ,倾项视察所到之处 ,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 ,必须避让

2、一旁;如果不这样做 ,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 ,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 ,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 ,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 ,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 ,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 ,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与颛顼同时 ,有个部落领袖 ,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 ,长着满头的赤发 ,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 ,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 ,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 ,创造了筑堤蓄水的方法。那个时候 ,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 ,又一个为开展农业生产做出过奉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

3、土 ,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开展农业生产 ,把水利的事办好 ,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 ,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 ,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 ,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 ,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方案 ,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上下地 ,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 ,高地去平 ,利于水利灌溉 ,对开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 ,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 ,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 ,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 ,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方案。于是 ,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剧烈的斗争 ,外表上是对治

4、土、治水的争论 ,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 ,力气上 ,共工氏要强:论机智 ,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 ,煽动部落民众 ,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 ,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 ,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 ,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 ,真的会触怒鬼神 ,引来灾难 ,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他坚信自己的方案是正确的 ,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 ,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 ,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 ,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 ,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 ,来到半空 ,猛地一下撞

5、向不周山。雾时间 ,一声震天巨响 ,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 ,立即拦腰折断 ,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 ,天空中 ,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 ,山川移动 ,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 ,天柱折断了 ,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 ,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 ,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 ,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 ,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 ,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 ,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 ,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 ,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

6、土在上 ,就谈的是他 ,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 ,怒撞不周山的传说 ,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 ,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 ,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 ,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 ,自然之力被形象化 ,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 ,歌颂心目中的英雄 ,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不周山释义】 不 ,表否认;周 ,周全 ,完整;山 ,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 ,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 ,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 ,怒触的时候 ,这山就叫不周了。【事实】 至于

7、传说中的共工氏 ,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 ,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 ,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 ,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 ,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 ,就反映了原来是效劳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相关记载】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 ,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 ,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戏器 ,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

8、处于江水 ,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 ,水处什之七 ,陆处什之三 ,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 ,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 ,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 ,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 ,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 ,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 ,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 ,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那么谓:共工、祝融 ,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 ,共工撞不周山 ,天塌洪水泛滥 ,女娲乃有补天之举 ,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祝融与共工战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 ,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 ,乃头触不周山崩 ,天柱折 ,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 ,神农 ,女娲 ,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