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26209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课题花名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的8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10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按韵文朗读课文。德育情意目标了解一年四季不同月份开不同的花,激发对大自然花卉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花名,认识生字。在朗读文本时体会词义。难点了解一年四季不同月份开不同的花,激发对大自然花卉的喜爱之情。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熟悉的花。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看到过哪些花呢。二、读花名,识生字1、读课文中牡丹、茉莉、菊花、芙蓉、梅花、迎春花、桂花师:花儿可真美啊,你能读好她们的名字吗?借助拼

2、音自由的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2、交流反馈,检查学习效果。3、巩固字词认读,送回文本读词。三、指导在朗读中体会字意,领略花卉之美。1、师:十二个月份里的花,各有各的风采,你最喜欢那一种?和同学说说吧!2、指导体会语境,感知字意。3、整体感知,齐读歌谣。走进十二个月,四季花园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我们和花仙子姐姐一起和美丽的花儿交上了朋友。四、书写生字五、拓展,小结1、拓展练习,制作花名袋。板书设计:识字(二)花名歌梅花迎春花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傲霜斗雪国色天香茉莉桂花菊花千姿百态洁白如玉 芙蓉水仙腊梅。出示词卡“傲霜斗雪”出示词卡“国色天香”,古人常以芙蓉之美比喻女子的美貌出示词卡“洁白如玉

3、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收集到的世界上最大的花,最小的花,最香的花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课题会上树的鱼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掌握11个生字的音、形、义,会认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德育情意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1个生字的音、形、义,会认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尤其注意胸、腹、膛三字形。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教 学 过 程第

4、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十分奇特的鱼。这种鱼会上树。板书课题。你从中想知道什么呢?(生答)二、学生初读课文。1、读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记忆生字。4、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三、自主学习。1、在小组中全体读全文,读熟后小组合作,分别由23名同学扮演小蜗牛,一名同学扮演弹涂鱼,一名同学扮演大树,互相合作,边读边演课文内容。2、学生上台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好,哪位同学表演得出色。一个小组演完以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的表情、对话的语气等方面来评价。3、全

5、班齐读课文。四、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五、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3、课后习题二:你还知道那些有趣的小动物?回家自己收集资料。4、课后习题三:课文中有很多带口字旁的字,找一找,圈出来。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2、课后习题三,汇报情况。二、读懂全文。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弹涂鱼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鱼?找出它的特点。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回答,教师总结:(1)身子可以像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2)会叫、会咬。(3)在陆地上会蹦。(4)会爬树。(5)吃蜗牛。4、教师介绍弹涂鱼的资料。三、课外延伸。你还知道那些有趣的小动物?说一

6、说。四、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3、看范写。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5、对比观察,品字。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6、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板书设计12、会上树的鱼弹涂鱼奇特教学反思课题篓子里的青虫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德育情意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保护身边的益虫。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本

7、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激趣导入。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二、学生初读课文。1、读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三、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知道的?2、学生质疑问难。3、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篓子里的小青虫是哪儿来的?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指导朗读句子。(1)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8、2)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心想:“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6、大声流利读14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二、学习课文。1、小青虫到哪儿去了?围绕问题学习58自然段,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句子。2、讨论:小青虫到底到哪儿去了?谁来告诉小黄鸡。3、蝴蝶的生长过程到底分为哪几步?找一找,说一说。卵青虫蛹蝴蝶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3、看范写

9、。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5、对比观察,品字。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6、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四、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3、小青虫到哪儿去了?请你告诉小黄鸡。4、同步训练13课。5、预习14课。板书设计13、篓里的青虫卵青虫蛹蝴蝶教学反思课题自然界的时钟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蠢蠢欲动”“巡逻”“拜访”等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德育情意目标生活中有着很多奇妙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

10、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写作的方法。难点自然界的时钟之迷。(不用过多的讲解,初步感知)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题目入手,激趣质疑出示谜面:兄弟三个爱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它们会走没有脚,它们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起床,什么时候上学去。2、同学们,有一位伟大而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你在没有时钟的时候掌握时间,猜猜这位伟大的魔术师是谁?(板书:自然界的)3、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读课文是我们解开小问好最好的办法。2、在读课文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3、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

11、了呢?(过生字关: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小组。4、生字朋友带来了一连串的生词,能读出这些词语吗?(不带拼音)发现蒲公英夜幕降临不声不响地洞底细拜访内部(指名读,齐读)出示生字词中没有的词语。(带拼音)(喇叭绽开美貌巡逻辛勤)顺势问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词语的。5、让我们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三、学习一段,感受“奇妙的活时钟”。1、指读一段,知道了什么。2、概括一段段意。留心观察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

12、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3、这个活始终究竟怎么样呢?让我们下节课学习。板书:时钟学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2)这些时钟是怎样的?(3)它会怎样向我们报时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复习。第一自然段段意(板书,奇妙活时钟)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话)2、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这一段写了什么? 花名开放时间描写的方法蛇麻草黎明三点开放、凋谢牵牛花清晨四点打开喇叭、收拢(理解)野蔷薇早晨五点绽放笑脸(拟人)蒲公英、龙葵早晨六点含笑点头(拟人)芍药早晨七点争奇斗艳午时花中午美丽、展现、美貌丝瓜花下午六点悄悄地舒展花瓣(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