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62387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木兰诗》教学设计公开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说出诗句中蕴含的情感。2.结合课文有关诗句,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诗歌中木兰形象,理解出木兰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古代英雄的例子。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英雄,是一位巾帼英雄。而且还是出生于我们河南的(出示介绍木兰的课件)。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出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课件出示木兰不同的形象)当然,最为广为流传的还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木兰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木兰诗)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二、课件出示介绍木兰及乐府诗集。同学们注意, 郭茂倩是

2、编者,而不是作者,哪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它是由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创作的,所以民歌也叫“百姓之歌”。是老百姓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的,所以人们就说,民歌是活在老百姓的口中,在老百姓口耳相传当中,赋予了它的生命。既然是这样,我想读民歌,肯定有它独有的味道。要想读好诗歌,首先要扫除字音的障碍,下面检测一下大家课前对读音的预习情况。出示字音检测课件。3、朗读诗歌,体会感情。全班齐读诗歌诗歌朗读,重在读出感情 下面我们来尝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出示课件(情由意生, 意在情先根据诗句意思来揣摩该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来读。下面我们结合几处

3、句子 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朗读诗歌。 课件出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两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两遍)请同学们任选一处来品味意思,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四、品析木兰的形象:自读课文,然后圈画出能表现木兰精神品质的句子进行品析,尝试着按下面的语句格式来说一说。从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的木兰,自学指导:学生说出木兰的形象,教师归纳。板书:勤劳孝顺英勇

4、勇善战意志顽强热爱国家不慕名利有爱美之心机智谨慎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决不能能停留于表面的现象,这样就会比较肤浅,而要有自己的深入的质疑和思考,深入到人物的的内心世界中去,才能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来。出示:品析诗句:“愿为市鞍马,从人此替爷征。”问题设计:1、木兰做出替父从军时心里都想了些什么?2、如果你遇到木兰这样的处境,你也会做出替父从军的选择吗?3、木兰上面还有个姐姐 为什么是木兰替父从军,而不是姐姐呢?她当时是怎样想的?讨论明确:不是所有的女子子都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因为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具备高超的武艺、需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有足够的胆量和智慧,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志向。而这一切,

5、木兰又都具备了。(巾帼英雄的一 面) 品析诗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有人说木兰辞官是因为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做官的,木兰觉得自己是个女子,在朝廷中不能长期隐瞒下去,因此才不得不不辞官不做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谈谈。课件出示木兰形象归纳课件教师归纳:这首诗歌塑造的木兰形象,既有深明大义、保家卫国、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又有勤劳孝顺、有爱美之心、心思机谨、热爱和平的女儿情怀。这样的人物形象显得立体、丰满、因而更直实,更能深入人心。四、文章详略的安排刚才我们分析了木兰的形象特点,不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花木兰做为一个巾帼英雄,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本是她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作为重点来写

6、,可是本这篇诗诗中对木兰征战沙场的军旅生涯的描写,对战斗过程,对战争残酷的描写,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比如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细致入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下探究:我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要从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来分析一下。1、 这首诗其实有一条主线:木兰是女郎。所以要突出的恰恰是木兰的好儿情怀,而不是巾帼英雄的形象,她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普通少女,但当她不得不承担起阿爷应承担的责任时,她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木兰的形象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2、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教师总结这篇民歌的思想意义:木兰诗做为一首民歌,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这种心声即为厌恶战争, 希望过和平的生活,这是其一,通过塑造木兰 这样一个奇女子的形象,对女性身上的许多优秀的品质,在两千多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发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种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超越了时代,具有先进的思想意义。五、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说说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