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6230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三仿真模拟数学(理)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高考数学(理)试卷本试卷共4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

2、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复数满足2 + i +2i,则iA. 10C.2.已知cos|,则sin的值等于(A.B.C.D.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命题“若x y,则sin xsin y ”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B.命题xo 0,ln xox0 1”的否定是“ x0,c.若pq为真命题,则p q为真命题0,使 ax0bx”是“ a b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已知变量x,y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7x + 10.3 ,且x, y之间的相关数据如右表所示

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预测,当 x=20时,y=- 3.7 BC.变量xy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变量x,x681012y6m32y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负数25.双曲线x2 a2(x 1)221 - 一yy71a 0,b 0的渐近线与圆b2 一相切,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4,56.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正【主)押国外f斤视图 俯视图A. 4B. 27.平面向量v vna与b的夹角为60,C.(2,0),4 r r a (a花r b)D.投影为(A. -18.函数 f x sin x的部分图像如图,则图中的值为(f(0)A.C. 1 D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有

4、一道关于玉石的问题:“今有玉方一寸,重七两;石方一寸,重六两.今有石方三寸,中有玉,并重卜一斤(176两).问玉、石重各几何? ”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反映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运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分别为(A. 90,86.94, 82 C98, 78 D .102,7410. x 132的展开式中,含5 一. 一x项的系数为(A.6B.12C.18D. 18)第晦围11.过正方体ABCDAB1C1D1的顶点,作与直线A1C和BC1都成600角的直线,最多能作()A. 1条B . 2条 C . 3条12.设函数f (x)ax(a,b Z),曲线y f (x)在点(2, f (2)处的切线方

5、程为y x b 3 .已知方程f (x) Asin(x1)1有Xi,X2,X3,X4共4个不等实根,则f(xj f(x2) fX) fK)(A. 0 B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XiX2X3X413.已知抛物线y1 2一x2的焦点与椭圆22y2m2 x 1(m20)的一个焦点重合,则 m=14.已知函数f (x)/ 1、x .(2) ,x I (x 1)2,x,若 f(f(-2) 0f k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15.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 B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所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

6、,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万元.甲乙原料限额A/吨3212B/ 吨12816.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中,AB 8, BD 7, AD 5 .则4BCD面积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60分17. (12分)数列an为正项数列,Sn是其前项和,a1 2,且对 n N ,都有2(Sn 1 Sn)(an 1 an) 2an .(1)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n2 (n 1) 1若数列 bn满足bn (),求数列 bn的前项和Tn.log2 an l

7、og2 an 118. (12分)如图,多面体 ABCDEF中,ABCD是正方形,CDEF是梯形,EF/CD ,1 -EF -CD, DE 平面ABCD且DE DA, M、N分别为棱AE、BF的中点.2(1)求证:平面DMN 平面ABFE ;(2)求平面DMN和平面BC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9.(12 分)已知椭圆2 x C :a2t 1(a b 0),其焦点为Fi,F2,离心率为 b2PFiPF22a.(1)求椭圆C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m(k,mR)与椭圆C交于A, B两点,O为坐标原点,uurAOB的重心G满足FGuuuu5F2G5,求实数的取值范围.920 . (12分

8、)某市教育部门为了了解全市高一学生的身高发育情况,从本市全体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的身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数据处理后,得到了如图1所示(其中x1,x2,L ,x7是以1.30为首项,0.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发现这100名学生中,身高不低于 1.69米的学生只有16名,其身高茎叶图如图 2所示,用样本的身高频率估计该市高一学生的身高概率.(1)求该市高一学生身高高于1.70米的概率,并求图1中、b、的值.(2)若从该市高一学生中随机选取3名学生,记 为身高在1.50,1.70的学生人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3)若变量S满足PS0.6826且P 2 s 20.954

9、4,则称变量S满足近似于正态分布N , 2的概率分布.如果该市高一学生的身高满足近似于正态分布N 1.6,0.01的概率分布,则认为该市高一学生的身高发育总体是正常的.试判断该市高一学生的身高发育总体是否正常,并说明理由.1.S171.63 199S7555S4331192X21 . (12 分)已知函数 f x 2ln x a R,a 0 .a(1)讨论函数f x的单调性;若函数f x有两个零点x1,x2Xx2,且ae2,证明:xx22e.(二)选考题:共 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2

10、 .选彳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4sin 0,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过点M 1,0 ,倾斜角为3%.4(1)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与直线l的参数方程;(2)设直线l与曲线C交于A, B两点,求 MA MB的值.23 .选彳4-5:不等式选讲(10分)已知函数f x x x a .(1)若不等式f x 2a 1对任意的x 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若不等式f x 2a 1的解集为b,b 3 ,求实数a,b的值.、选择题A ACBAD CBCADB二、填空题13. 3214三、解答题17. (1)由题知,高考数学(理)答案(21

11、0g 2 3,4)(写成(log1 9,4)也对)15.21816.49 312an 12anan一 an一 an(2)Tn(12an 1anan 11anan是以2n (n 1) 1log2 an l og2 an 112 L n) (1 -20,2a2:数列an2为首项,2n (n 1) 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n(n 21)12 分 EF/CDABCD是正方形,18. (1)分设 AD 2 ,则 A 2,0,00,1,27E 0,0,2 , B 2,2,0 , C 0,2,0 , FuuvCB 2,0,0ULUVCF0, 1,2 ,r设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v u

12、w n CB v uuv n CF2x由(1)可知02z 0,AE平面DMN , 一 uuv,平面DMN的一个法向量为 AE设平面DMN和平面BCF所成锐二面角为,则cosv uuuv cos,1010所以,平面DMN和平面BC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0101219. (1)由 e 22y22 a2X,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ya点喘.3.彳)满足PFiPF2 2a ,等价于点P在椭圆上,L2a23271,2,所以椭圆y = kx + m(2)设 A(xi, yi)B(X2, yz),联立得方程组 . + 2y2消去y并整理得(1 +2kjx2+4kmx+ 2m22 = 0,2k2则X1X2X1X24 km1 2 k2 2m2 21 2k2D. -8分设4AOB的重心为G(xy),由 F1G , F2Gj= 可得 x2+y2 = 3 99由重心公式可得G(2生,2/),代入式, 3整理可得(x + x2)2+(y 1+丫2) 2=4,即(X1+X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