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62167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后综合提能力一、单项选择题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12题。1关于物种灭绝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历史上由于物种灭绝,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减少B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C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在500万年D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解析:选A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每次物种灭绝都在短期内大幅度地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B数量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

2、D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完成34题。3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选D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4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指狐猴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或丧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BCD解析:选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不是生物多样

3、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据报道,一条重100克以上的长江刀鱼光是收购价就要6 600元/千克。尽管如此高价,已经堪称水产界奢侈品的长江刀鱼,销量也很吃香。有的渔民说,今年两天只捕到了两三条,捕鱼量相比以前大大减少。据此完成56题。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解析:选D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吸引渔民大肆捕捞,导致刀鱼数量急剧减少。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

4、长加速解析:选C只有限定捕鱼量和捕鱼期,才能实现刀鱼的可持续捕捞。读哺乳动物和鸟类灭绝成因比重图,回答78题。7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滥捕乱杀B破坏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C外来物种入侵D大气污染等解析:选B由图可以看出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因此与人类破坏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有关。8对哺乳动物的保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禁止偷猎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环境污染引入优势物种ABCD解析:选A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防止物种入侵等均有利于哺乳动物维持其多样性。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拥有350

5、多种珊瑚虫和超过1 500种的鱼类。结合下图,回答911题。9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种类众多的自然原因有()水温较高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小海水盐度极高海水清晰度高ABCD解析:选C大堡礁位于10S30S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水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小,加上该地水面平静,海水清晰度高,盐度适中,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生长。10深厚的大堡礁岩石为鱼类及其他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根据钻探,大堡礁厚度已达200米以上,说明该地的地质环境应是()A板块的消亡边界B板块的生长边界C地壳的缓慢上升地带D地壳的缓慢沉降地带解析:选D珊瑚礁属于沉积岩,只有地壳处于缓慢沉降的过程中,才能沉积厚度较大的礁体。11下列生物

6、资源开发方式对生物多样性损害最小的是()A采挖珊瑚礁制作标本B捕捞药用和食用价值高的鱼类C发展生态旅游D大量捕捞大型肉食性鱼类解析:选C发展生态旅游对珊瑚虫的生存环境影响小,不直接伤害动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最小。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在为期30多天、来回3 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

7、的原因。(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明显看出其所反映的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第(2)题,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白鳍豚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和其自身价值引发人类的滥捕滥杀是导致其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第(3)题,保护珍稀物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同时采取具体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等。答案:(1)生物多样性减少。(2)主要是人为因素,人类的过度捕捞活动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也使白鳍豚的生活空

8、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3)完善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解析:外来物种一般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侵占当地物种的生长环境。柽柳耐旱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侧向枝条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种子多繁殖迅速。柽柳破坏天然林生态系统后,会进一步影响以天然林为栖息环境的动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以天然林为食的植食动物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