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62102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一、专业名称、代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三、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

2、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

3、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二)知识要求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3.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4.

4、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5.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6. 掌握正常的妊娠、产后保健原则和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掌握正常分娩及产科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7. 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8. 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9. 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10. 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三)技能要求1. 具备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5、2. 能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书写符合规范的病历。3.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4. 能诊断、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5. 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6. 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及最经济的诊治手段。7. 能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8. 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9.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10. 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11. 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12. 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

6、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13.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修业年限标准学制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双倍标准学制。五、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神经病、精神病学、全科医学及循证医学与临床思维能力等。专业核心课程: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增强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考虑)(一)课程实验(见习)教学基础教

7、学及临床教学实验(见习)课安排在各门课程学习期间,在实验室或附属医院进行,通过实验室或临床床旁教学,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二)毕业实习预实习:在下点实习前4周进行预实习,主要培训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临床基本诊疗操作(四穿、外科基本操作、护理基本操作、急救基本操作等)。毕业实习:安排在附属医院和各实习医院进行,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临床技能,具有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处理一般急症的能力。(三)第二课堂(应依据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不同要求)1早期接触临床: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活动。早期接触临床实习安排在医院门诊、病房、社区诊所、校卫生

8、室进行,增加学生对医院、诊疗过程、卫生服务的感性认识。2. 早期接触科研: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3早期接触社会实践: 平均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按4学年共8周计4学分。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援助、志愿服务、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4. 劳动教育:安排在各学期分散进行,1学期为0.5学分,按8个学期计,共4学分。5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举行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四)其他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八、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一)

9、成绩考核1成绩考核内容(1)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评定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阶段性测评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阶段性测评成绩的构成包括:期中考试、单元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课堂表现等,占课程成绩的30%50%。(2)综合考核基础综合考试:在全程教学的第五学期结束后,进行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综合考试:在全程教学的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考试。内容包括: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

10、病学)、外科学(包括外总)、妇产科学、儿科学。毕业综合考试:在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综合考试,包含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内容为: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包括外总)、妇产科学、儿科学。技能考核采用多站式考试。(3)毕业实习考核在毕业实习前进行实习资格考核,实习中进行出科考核,实习结束进行毕业考试。2. 成绩评定方式(1)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动手操作、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课程期中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实验考核:考核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

11、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实习过程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综合评价、出科鉴定(包括医德医风、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实习纪律等)及出科考试。(2)终结性考核每门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第五学期结束后进行基础综合考试,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考试,毕业前进行毕业综合考试,采用理论闭卷笔试和临床技能操作多站式考试。(二)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的最低限额为273学分,其中必修课176.5学分,选修课27.5学分(专业选修最低限额22.5学分),毕业实习54学分,小计258学分;另外入学教育、“三早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毕业教育等为15学分。取得以上学分、三阶段综合考试

12、合格、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准予毕业;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桂林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者由学校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九、 教学时间分配:见表一十、 必修课学分分配:见表二十一、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三十二、创新创业教育安排:见表四十三、教学进程:见表五表一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时间分配(按周计)学 年教 学考 试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劳 动军 训假 期预实习毕业实习总计一3231分散进行21452二3441452三3441452四2221441052五42244052合计1261512260450260表二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必修课程学

13、分分配(在重新设计,与基本状态数据对接,最终方案定稿后再计算)课程类型学分所占比例(%)必素质基础课程5825.2%修专业基础课程6026%课专业课程58.525.4%程毕业实习(含预实习)5425.2%合计230.5100%表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序号实习名称学年学期周数学分实习内容1实验、见习141868各类课程实验、见习环节教学2预实习4844了解病区工作的程序,了解实习要求及实习的注意事项,了解内、外、妇、儿各科的实习要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进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等。3毕业实习458105050分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临床毕业实习:(1)按内科组

14、、外科组和多科组(含儿科、妇产科、心电图及放射科等)三大组轮回实习,各组15周,机动3周,到社区医院实习2周,共50周。(2)临床各科实习32周;分流专科实习16周,可分别选择麻醉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学科实习,到社区医院实习2周,共50周。4军事训练1122军事训练2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国防意识、了解部队生活、培养革命军人素质。5“三早”实践14全程42早期接触临床: 在基础医学学习期间,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医院见习、观摩,帮助医学生尽早熟悉专业和职业特点,了解医生与病人的角色及医患关系,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全程早期接触科研:鼓励学生参加“项目驱动教学”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教师科研等。 全程84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援助、志愿服务、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6其他1111入学教育:安排1周时间进行入学教育,计1学分。13164劳动教育: 安排在各学期分散进行,1学期为0.5学分,按8个学期计4分。4822毕业教育:安排2周时间进行毕业教育,计2学分。合计137表四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