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62083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学案081718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一、高考怎么考:明确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2、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二、高考这样考:往年真题重现1、(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2、(课标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本

2、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3、(课标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新课标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排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

3、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5、(新课标卷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

4、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三、今年怎么考:探寻命题趋势(0715年新课标全国卷对该考点的考查)时间070809101112131415频率种群和群落69681461260.89生态系统及稳定性9221264100.78生态环境的保护620.22 命题分析:生态这部分是

5、高考的必考点,且一般1道选择题1择非选择题,分值在总计15分左右。从近几年高考的新课标卷来看,这部分考题难度大不,注重基础为主,因此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个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得分点。四、我要准备什么:重要考点分析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北京高考)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l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

6、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考点二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

7、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特点分层现象“镶嵌式”分布形成因素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3、(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4、(浙江高考)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

8、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B)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6、(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

9、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7、(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8、(安徽卷)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

10、的种间关系是_。(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9、(江苏卷,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

11、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10、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 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考点五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1、(江苏卷,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

12、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12、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 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 13、(山东卷,2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

13、落的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保护。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4(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1)2.2头/km22头/km2 (2)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