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0886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期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反映一种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目前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拟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

2、定的预警功能。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引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运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运用品有重要意义。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忆(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 初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一方面是与生态学密切有关的。早在19,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用作者的话说,她之因此撰写此书,是由于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用一种方程式来阐明这一论据,

3、即:C: 式中: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这与目前的原则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她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老式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她重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后期(190年以来)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1)澳大利亚的土地承载力研究 澳大利亚的科学工作者采用多目的决策分析法,从多种因素对人口的限制角度出发讨论了该国的土地承载力。她们的研究考虑了

4、澳大利亚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限制因素,除种植业外还考虑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分析了集中发展方略和相应的发展前景。2)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研究F把评价原则应用于世界土壤图,提供了拟定世界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的新途径,即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这是一种综合探讨农业规划和人口发展的措施,她将气候和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来反映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潜力并考虑了土地的投入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不同的土地运用方式下可以有不同的人口承载量。3).资源承载力研究的ECCO模型,即提高承载力的方略模型它采用系统动力学措施,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

5、关系,可以模拟不同发展方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它把承载力研究与持续发展方略相结合,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发展筹划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二)国内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该项研究的内容分为个基本层次,拟定和22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并探讨了无具体时间尺度的抱负承载力。它以中国:100万土地资源图划分的九大土地潜力区为基本,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原理为指引,以综合、协调、持续性为原则,从土地、粮食(食物)与人口互相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土地与食物的限制性;从也许性角度出发回答了国内不同步期的食物生产力及其能供养的

6、人口规模,并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缓和国内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第二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措施 目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法常采用农业生态区法。(一)农业生态区法的概念 农业生态区法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协同联合国基金会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为进行土地合适性评价,计算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和计算土地生产潜力而创立的一种措施。 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性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种区域(亦可称为农业生态单元、土地评价单元、制图单元),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性基本一致。农业生态区是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运用现状图件的叠加而成的;农业生态区的划分,重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A

7、/Info、apIno、MaGIS等软件完毕。(二)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环节 1土地资源清查 土地资源清查,重要涉及土地数量清查、气候清查和土壤清查。(1)土地数量清查 重要是指土地运用类型和面积的调查与核算。(2)气候调查气候调查有三个目的,即为了划分农业生态单元;为了进行农作物的气候合适性评价;为了计算最大潜力产量和气候产量。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热量条件划分气候带和热量区;第二,根据温度和水分条件计算温度生长期和水分生长期;第三,综合温度和水分生长期,计算水热生长期;第四,进行灾害性气候的分析,并按以上规定编制热量区图,温度生长期图和水热生长期图,为划分农业生态单元提供根据。(3)土壤清查

8、土壤清查是在土壤普查的基本上进行的。根据土壤普查的成果和近年来的变化状况进行修正,归纳出各土壤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水平、生产性能等因素。在土壤普查中,同步对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农田建筑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清查。划分农业生态区 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措施有两种:(1)手工叠加而成;(2)用计算机各类软件叠加。农业生态单元图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如ARC/IFO、APINFO、MPGS等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毕。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在农业生态区图的基本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以便匹配、修正与计算出两个生态区图的某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生产力(灌溉农业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旱作农业生产力)

9、。4.记录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在光温土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土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的基砒上,分别叠加耕地资源清查图,一方面是在生态区图中输入了行政区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在每个基本行政区内,根据其灌溉地(水浇地水田)、非灌溉地(旱地)草地、水域等的面积记录,以及相应生态单元的匹配而计算出耕地、草地、水域等的土地生产力,最后可以记录出每一种行政区的土地生产力。5.拟定投入水平 在上述有关土地生产潜力自然因素量化计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考虑经济投入的水平问题,从而使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联系起来。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按人均(涉及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工种的记录)每人每年所需

10、热量、蛋白质折合为平均粮食量,并按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潜力来计算所能承载的人口。(三)农业生态区法在国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根据国内的实际状况进行修正、发展农业生态区法,重要可似考虑如下几点: 1.AO研究的国家灌溉面积较小,对灌溉地产量的研究很粗,重点放在旱地作物生产上。而国内灌溉面积大,水浇地产量在总产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作具体研究。 2农业生态区法在计算土地生产力时,采用的一系列参数是根据前在非洲国家的实验成果拟定的。除了国内自然环境和作物品种与这些国家不同外,随着作物育种的进步,作物品种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变化,必须采用通过国内自己的实验得出的参数来计算作物的潜在产量才干符合国内的实

11、际。 .农业生态区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前景中没有考虑大型土地改良措施的作用,而国内人多地少,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许多边际土地在外国能被觉得是不适耕作的土地,在国内都采用了多种大型土地改良措施。 4一种农业生态单元的土地并不都是用来生产食物。在计算土地资源的食物总产量时,就发生土地总面积中有多少是用来生产粮食的问题。这就波及到土地运用构造问题。我们应用这种措施时,要根据国内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拟定较为合理的土地运用构造参数。 5.国内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成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规定。 6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的标致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实验田式的投入产出,因此具体到一种地块或一种土地运用方式上高投入并

12、不意味着高产出,也不能根据投入水平直接定量的得出土地的产出。第三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一.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土地的生产力,它表白人们对资源运用的可限度,反映一种地区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土地生产力又可分为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托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应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状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达。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本地几种重要当家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二.土地

13、生产潜力分析的措施(一)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分析的措施近所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土地自然生产力的测算进行了大量研究,相继提出许多计算模型。根据国内有关单位的应用研究经验,结合国内具体状况,现仅简介计算比较简朴的迈阿密模型。迈阿密模型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带大量生物生产量实测值与年降雨量、年均温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粗略计算公式,它反映大范畴作物生物产量的地带性分布,它采用的指标重要是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其计算措施如下:1通过年平均气温计算光温生产潜力假设在作物生长期中,除光温条件外,不在受其他条件的限帛,也就是说在土壤养分、水分等都能满足条件下的土地最大生产潜力。一般地区难以达到,但在灌溉条件下有也许实现。计算模

14、型为:t=00/(1142-0.14t)式中:t是光温生产潜力(g/m2年); 是年平均气温();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为.这种计算措施比较简朴,只要选用若干年的平均气温,取其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到光温生产潜力。.通过年平均降雨量计算降雨气候生产潜力它是在光温和土壤养分都能在整个作物生长周期满足需要的状况下,只受降雨量的限制而计算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一种措施。计算模型为:Yp=30(1e-00065p)式中:是土地生产潜力(g/m2年) 是年平均降雨量(毫米)选用若干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代入分式计算,即可得到降雨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二)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分析的措施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是以土地自然

15、生产潜力为基本,投入人类劳动,涉及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状况下,考虑水、土壤及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地所具有的生产潜力。.气候灌溉生产潜力计算它是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基本上,考虑到人类灌溉水平因素的影响,而计算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措施。其先决条件是土壤肥力状况较合适。在灌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可选用这种措施。计算模型为:Ywg(wi)t式中:Y是土地经济生产潜力(g/m2年) Yt是光温生产潜力 g(wi)是灌溉条件下水分影响函数 (wi)=(Ws+)/E0 2.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它是在自然生产潜力的基本上,又考虑到土壤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生产潜力。应当是在光、温、水、肥、气综合伙用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是比较接近实际产量的一种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为:Ys=K或Y=KY式中:s是土地生产潜力(g2年) K是土壤修正系数土壤重要是通过土壤肥力对作物发生作用,土壤肥力的高下是土壤水、肥、气、热综合用的成果。因此,土壤修正系数K应尽量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