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608672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0 选修5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考点20 选修51.(2016全国卷T43)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把握以下几点:(1)把握住“夏秋季节”这个关键词;(2)该题是分析破坏力巨大的原因,而非泥石流产生的原因。【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且有大量冰川分布,因此夏秋季节因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同时,夏秋季节降水十分丰富,导致该季节水量巨大;材料中给出了松散堆积物量异常大,且

2、中游河谷狭窄、坡度大,从而导致发生泥石流的规模大、强度大,所以破坏力大。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2.(2016全国卷T43)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

3、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因此加强工程措施的建设,增强河道泄洪、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入手,以减轻洪灾损失。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3.(2016全国卷T43)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

4、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解析】从图中明显看出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是北多南少,原因是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相对较小。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4. (2016海南卷T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下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充分利用文字和图中信息,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此次雪崩是由于地震引发的,从图中获知乙市和山峰的位置关系,山峰海拔高、坡度陡、终年积雪量大,因而雪崩破坏力大。【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此次雪崩是由地震引起的,靠近乙市山峰海拔高、终年积雪量大;本次地震里氏7.6级,震级大,破坏了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

6、上积雪的稳定性,从而诱发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几分钟内被毁,人员逃生时间短,伤亡重大。答案: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5.(2016天津文综T14(3)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选址条件主要原因地处山坳利于避风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方便居民就近避灾有通道与外界相连【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清楚不同自然和社会条件对避险的影响。“防灾避险地”的要求,地方要安全,能容纳较多的人员,且有利于人员迅速到达。【解析】要仔细阅读两幅图,从地理位置、避险空间、地形状况、交通状况等角度来进行避险地的选择;注意表格中是选择条件与主要原因的对比分析。答案: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邻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