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解行程问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0824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解行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比例解行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例解行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解行程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奥数比例解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熟知行程中三个量的比例关系。2、运用比例关系解决行程问题。知识精讲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

2、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所以由得到,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由得,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典型例题模块一:比例初步利用简单倍比关系进行解题【例 1】 (难度等级 )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3、解析】 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 4 8 12(千米).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 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88=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881632.所以这时是8点32分。注意:小明第2个4千米,也就是从到的过程中,爸爸一共走12千米,这一点是本题的关键对时间相同或距离相同,但运动速度、方式不同的两种状态,是一大类行程问

4、题的关键本题的解答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巩固】 (难度等级 )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 7 : 40 ,欢欢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 7 : 46 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 8 : 00赶到学校时,贝贝也恰好到学校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 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贝贝从家里出发时是几点几分【解析】 欢欢从出发到追上贝贝用了 6分钟,她调头后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2倍,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她回到家所用的时间为 3 分钟,换衣服用时 6 分钟,所以她再从家里出发

5、到到达学校用了 20- 6-3- 6 =5分钟,故她以原速度到达学校需要 10 分钟,最开始她追上贝贝用了 6分钟,还剩下 4 分钟的路程,而这 4 分钟的路程贝贝走了 14 分钟,所以欢欢的 6 分钟路程贝贝要走 14 (6 4)= 21分钟,也就是说欢欢追上贝贝时贝贝已走了 21 分钟,所以贝贝是 7 点 25 分出发的【例 2】 难度等级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解析】 画线段示意图(实线表示甲车行进的路线,虚线表示乙车行进的路线):可以发现第一次相遇意

6、味着两车行了一个A、B两地间距离,第二次相遇意味着两车共行了三个A、B两地间的距离当甲、乙两车共行了一个A、B两地间的距离时,甲车行了95千米,当它们共行三个A、B两地间的距离时,甲车就行了3个95千米,即953=285(千米),而这285千米比一个A、B两地间的距离多25千米,可得:953-25=285-25=260(千米)【巩固】 (难度等级 )地铁有 A,B 两站,甲、乙二人都要在两站间往返行走.两人分别从 A,B 两站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 A 站 800 米,第二次相遇时距 B 站 500 米.问:两站相距多远? 【解析】 从起点到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 1 个全长,

7、从起点到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 3 个全长,一个全程中甲走 1 段 800 米,3 个全程甲走的路程为 3 段 800 米. 画图可知,由 3 倍关系得到:A,B 两站的距离为 8003500=1900 米 【巩固】 (难度等级 )如右图,A,B 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 A 点,乙在 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 C 点第一次相遇,在 D 点第二次相遇.已知 C 离 A 有 80 米,D 离 B 有 60 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解析】 根据总结可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 803=240 米,两人的总路程和为一周半,又甲所走路程比一周少 60 米,说明乙的路程比半周多 60 米

8、,那么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 240-60=180 米,周长为 1802=360 米. 【例 3】 (难度等级 )甲、乙两人从相距 490 米的 A、 B 两地同时步行出发,相向而行,丙与甲同时从 A出发,在甲、乙二人之间来回跑步(遇到乙立即返回,遇到甲也立即返回)已知丙每分钟跑 240 米,甲每分钟走 40 米,当丙第一次折返回来并与甲相遇时,甲、乙二人相距 210 米,那么乙每分钟走_米;甲下一次遇到丙时,甲、乙相距_米【解析】 如图所示:假设乙、丙在处相遇,然后丙返回,并在处与甲相遇,此时乙则从走处到处根据题意可知米由于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6倍,那么相同时间内丙跑的路程是甲走的路程的6倍,也

9、就是从到再到的长度是的6倍,那么,可见那么丙从到所用的时间是从到所用时间的,那么这段时间内乙、丙所走的路程之和(加)是前一段时间内乙、丙所走的路程之和(加,即全程)的,所以,而,可得,相同时间内丙跑的路程是乙走的路程的倍,所以丙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那么乙的速度为(米/分),即乙每分钟走60米当这一次丙与甲相遇后,三人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都与最开始时相同,只是甲、乙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变为原来的,但三人的速度不变,可知运动过程中的比例关系都不改变,那么当下一次甲、丙相遇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也是此时距离的,为米【巩固】 (难度等级 )甲、乙两车同时从 A地出发,不停地往返行驶于 A、B 两地之间

10、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 C 地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多少倍?【解析】 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合走了两个全程,而乙车走了 AC 这一段路;第二次相遇两车又合走了两个全程,而乙车走了从 C 地到 B 地再到 C 地,也就是 2 个 BC 段由于两次的总行程相等,所以每次乙车走的路程也相等,所以 AC 的长等于 2 倍 BC 的长而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之间,甲车走了 2 个 AC 段,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的比,甲车、乙车的速度比为 2 AC : 2 BC =2 :1 ,所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2 倍【例 4】 (难度等级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

11、,在 A、 B 两地之间匀速往返行走,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每次到达 A地、B 地或遇到乙都会调头往回走,除此以外,两人在 A、B 之间行走方向不会改变,已知两人第一次相遇点距离 B 地1800 米,第三次相遇点距离 B 地 800米,那么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B 地多少米? 【解析】 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全程为 s,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 B 地 x米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第一次遇到乙是甲到达 B 地并调头往回走时遇到乙的,这时甲、乙合走了两个全程,第一次相遇的地点与 B 地的距离为,那么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与全程的比为;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甲调头向 B 地走,乙则

12、继续向 B 地走,这样一个过程与第一次相遇前相似,只是这次的“全程”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即1800 米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与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的比为;类似分析可知,第三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与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到 B 地的距离的比为;那么,得到 ,故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 B 地1200 米【例 5】 (难度等级 )每天早晨,小刚定时离家步行上学,张大爷也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相向而行,并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有一天,小刚提早出门,因此比平时早 7 分钟与张大爷相遇已知小刚步行速度是每分钟70 米,张大爷步行速度是每分钟 40 米,那么这一

13、天小刚比平时早出门多少分钟?【解析】 比平时早 7 分钟相遇,那么小刚因提早出门而比平时多走的路程为小刚和张大爷 7 分钟合走的路程,所以当张大爷出门时小刚已经比平时多走了 (70 +40 )7 =770 米,因此小刚比平时早出门770 70 =11分钟模块二: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例 6】 (难度等级 )A、 B 两地相距 7200 米,甲、乙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结果在距 B 地 2400 米处相遇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3倍,那么两人可提前10分钟相遇,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解析】 第一种情况中相遇时乙走了 2400 米,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之比,最初甲、

14、乙的速度比为 (7200 2400) : 2400 =2 :1,所以第一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2/3乙的速度提高 3倍后,两人速度比为 2 :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第二种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两种情况相比,甲的速度没有变化,只是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少走 10 分钟,所以甲的速度为 (米/分)【例 7】 (难度等级 )甲、乙二人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 B 地和乙到达 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 30千米,则 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 两个人

15、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两个人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比为 4 : 3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7;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个人共走了 3个全程,三个全程中甲走了个全程,与第一次相遇地点的距离为个全程所以 A、 B两地相距 (千米)【巩固】 (难度等级 )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在 A、B 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速度的,并且甲、乙两车第 2007 次相遇(这里特指面对面的相遇)的地点与第 2008 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 120 千米,那么,A、B 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多少 千米? 【解析】 甲、乙速度之比是 3:7,所以我们可以设整个路程为 3+7=10 份,这样一个全程中甲走 3 份,第 2007 次相遇时甲总共走了 3(20072-1)=12039 份,第 2008 次相遇时甲总共走了 3(20082-1)=12045 份,所以总长为 12012045-12040-(12040-12039)10=300 米. 【例 8】 (难度等级 )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