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60769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愈何蕃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何蕃传韩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 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 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 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 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 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 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 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 蕃。于是太学阙祭酒,

2、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曰:“蕃居太学,诸生不 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 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 詹生曰:“朱泚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 ”惜乎! 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 为川乎 ?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 故凡贫贱之士, 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

3、使其无传焉。【注】助教、博士:太学教师;司业、祭酒:太学官员; 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齿:交谈B. 以之升于礼部升:上报C. 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率:大约D. 蕃之力不任其体任:承受11. 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A. 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蕃,纯孝人也B. 岁率一归,父母止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C. 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D. 葬死者之无归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 馁

4、的精神感动了太学生们,太学生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B. 了解何蕃情况的公卿大夫虽多, 但因不是礼部官员, 爱莫能助 而何蕃又与一些礼部官员不合,故不被录用。C. 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 向司业阳城求助,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D. 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泽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 深表惋惜,同时借本文对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给予了披露。13.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3 分 )(2)蕃居太学 , 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 (4 分)(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

5、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 !(3 分) 参考答案10A ( 齿:并列 )11B12A (感动太学生的是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即“学成行 尊”。)13(1)( 何蕃)忧虑双亲年老而不能克制自己 (的心情),一天, 行礼告别诸生想要回到和州去供养父母。 (“闵”、“自克”宾语前置、 “揖”各 1 分)(2)何蕃在太学, 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 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 怜悯那些遗孤并把他们养育起来。 (“居”、 “不为非义”、 “字”各 1 分,定语后置句 1 分)(3)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 就,哪里只是何蕃啊! (“凡”、“立”、“独”各 1 分)【参考译文】 太学生

6、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科考(被推举 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称为“举进士”) ,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 因此,太学生那些人都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相比较。他们一起向助 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又把这种情况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 司业、祭酒撰写条列何蕃的众多品行中,昭然的事情多达几十件,(他 们)又把它们上报给礼部,进而又借此使天子知道了。京师的太学生 们来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多 得不得了,但无人在礼部担任官职;在礼部为官的,又大多与何蕃不 合。因此,何蕃不被录用。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 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以后

7、,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 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 制自己(的心情),一日,行礼告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 诸生不 能劝阻,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 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 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 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 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 育起来,大小好事,一定努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仁爱吧!何蕃 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相貌平

8、常,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 哪里。”欧阳詹说:“朱泚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 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作乱,这不 是他的勇敢吗?”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广及众人。 这就好像水,成为了湖泽,不能成为河流啊!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 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 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 气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水气都会上升,既然这样,那 么湖泽的抱负,也会有施展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气上升的时 机吧!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 只是何藩啊!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藩的事迹被埋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