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60727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加试题应知应会卷一、判断题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后来司马懿也演出一幕挟天子以令诸侯,史称“一暴还一暴”。(司马懿逐渐得势,井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2、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覆灭埋下了伏笔。3、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骑救幼主,被后人敬仰并尊奉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就是关羽。(“单骑救幼主”的是赵云)4、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一节中,诸葛亮对战

2、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舌战群儒、连环计、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并都对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连环计为庞统所设)5、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机智、周瑜的狭隘都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6、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埋伏刀斧手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7、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8、红楼梦中

3、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说这句话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9、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相反)10、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曹雪芹倾心塑造的人物,她才华横溢,又多愁善感,和宝玉两情相悦,又不免吵吵闹闹,但她依然是文学长廊中富有魅力的形象。11、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它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抄检大观园,是

4、毁灭的开始。大观园的最终命运,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核心所在。12、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13、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遣责之意。14、“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15、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

5、 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作者并没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 / 16、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封建社会的战斗精神。17、鲁迅的短篇小说药通过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用来做人血馒头,华老栓买去为儿子治病而终于不治的故事,发人深省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8、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

6、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祝福收录在彷徨中。)1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将狂人“恐惧、多疑、智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迫害妄想型”的精神病特征描写得鲜明突出,但这并非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警世之作。20、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祥林嫂是仿徨祝福中的人物)21、呐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取名为“呐喊”,意在为革命“喊几声

7、助助威”,以鼓舞“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2、狂人日记里作者通过“迫害狂”患者的特殊感受,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控诉:“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23、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4、鲁迅小说擅用细节,如药中让夏瑜坟上出现一圈红白的花这一细节,为小说悲凉的氛围增添了一丝希望的亮色。25、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其中塑造了多个底层人物,如药中的华小栓、故乡中的闰土、

8、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展现了贫苦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贫乏状况。(祝福为仿徨中的篇目。)26、鲁迅呐喊中的很多篇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祥林嫂是仿徨祝福中的人物)27、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既叙述了“被看者”的可笑与可悲,又见证了“看客”的残酷与麻木。小说同时也呈现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小伙计最终被同化为“看客”的悲剧。()28、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

9、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明天应为“风波)29、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光明。(觉新并没有“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30、家中高家为避血光之灾致使瑞珏在难产中去世,这让觉新突然明白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31、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这个缘故而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中学毕业时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32、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

10、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33、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风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34、巴金代表作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民,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第一处

11、的“觉民”应为“觉新”,与琴结婚的应是“觉民”,第二处的“觉民”应为“觉新”。)35、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破坏者”应为“受害者”)36、家写出了作者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愤恨,这种愤恨是通过作品中梅表姐、瑞珏、鸣凤等人物的悲渗遭遇表现出来的。37、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风、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38、高老太爷要把鸣风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觉得觉慧

12、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可觉慧根本不顾及鸣风的痛苦,鸣凤最后带着遗恨投湖自尽。(觉慧当时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39、家中,巴金先生描述了鸣凤投湖时的痛苦、惘然、哀怨、绝望与挣扎使读者从这个“被侮辱和被损害”者身上,看到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一个弱小者的宁折不弯。40、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说明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这是真实的人性表达。41、家中觉新幻想“改良”,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高老太爷训斥了他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

13、宜宾回省城来了。(“与同学们出门”的是“觉慧”,而不是“觉新”)42、在边城中,作家沈从文一方面以记忆中的湘西世界为原型建构了他的田园乌托邦,但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人物命运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的设计,是之同时被解构了。43、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无限的期盼。44、边城中,翠翠的爷爷答应了大老天保的提亲,但后来发现翠翠喜欢的是二老傩送,最终在懊悔和无奈之中离开了人世。(爷爷并没有答应大老的提亲,他离开人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45、沈从文的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二人与翠翠一见钟情,都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大老”托媒人提了亲,“二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

14、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最终兄弟俩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选择。46、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作品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讴歌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47、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 美”与“爱”的美学理想。48、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优愁”的审美境界。49、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

15、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也是文学由启蒙转向民间创作的标志性作品,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50、在边城中,翠翠爱上了大老天宝,二老傩送由于没有得到翠翠的爱,下青浪滩淹死了。(翠翠爱上的是傩送二老,淹死的是天宝大老)51、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讲述了翠翠与天保、摊送之间纯净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勾画出一个纯净理想世界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52、边城作者所欲表现的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53、“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水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54、葛朗台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他被金钱缠绕,限制,剥夺,在金钱与亲情间,他向金钱妥协,所以,他虽然占有大量金子,却成了金子的奴隶。55、巴尔扎克正是通过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特征。葛朗台富裕却极其吝啬,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儿女备受折磨,家中的摆设也,一于分简陋,陌生人不会想到这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