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60573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精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

2、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骨错缝、筋出 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

3、)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

4、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2 诊断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2.3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2.4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血沉、白细胞均不高

5、)2.5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3 鉴别诊断:3.1 二头肌长头滑脱。3.2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3.3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3.4 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3.5 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痛。4 治疗:4.1 手法整复:可选择推拿、按、摩、滚、摇、扳、拍等法进行局部松解、整复其错位的筋骨。手法是其治疗最佳的手段。4.2 固定:一般不需固定,可建议避免大动作,重体力活动,休息3天左右即可,在一个月

6、内注意适当防护。4.3 用药:可外用洗伤或热敷,涂擦外用正骨水或云南白药喷雾剂等,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的药水。内服药可辨证处方,如柴葛解肌汤等。4.4 练功:可于治疗后采用与手法治疗相类似的运动方式练习,每组12次左右为宜,每日一趟,每趟4组。5 治疗的评价:绝大部分的筋出槽、骨错缝可于日久自愈,但易引发功能减退。手法治疗有效,但不像关节脱位那样立竿见影,常于手法整后几分钟自觉好转,并于第2天有明显疗效,因此建议当天不应做其它太多样的治疗,给予1-3天的时间恢复为好。6 举例说明:6.1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髋部筋出槽)6.1.1 诊断:以14-40岁男性多见,常为瘦小体质,髋部活动受限,无明显疼

7、痛,休息不能缓解数天而就诊,X线正常。6.1.2 手法:仰卧位屈髋屈膝90, 医者用肘拔伸13分钟。(1)内收活动3次,然后继续屈髋屈膝,外展接近至床面渐伸至0位。(2)嘱自主屈伸髋关节3-5次,无障碍。(3)医者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被动伸直1次(慢)。(4)医者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被动伸直3次(快)。6.1.3 红外线照射或薰洗20分钟。6.1.4 嘱休息避免负重37天。6.2 胸肋关节骨错缝6.2.1 诊断:1848岁女性多见,常于晨起自觉胸闷,上肢活动乏力,上举时胸助关节处疼痛,应与肋间神经痛鉴别。6.2.2 手法:坐位,医者带动患者双手向内交叉于胸前,然后于交叉位上举过头,双手置于脑后

8、,搬双肘向后展肩同时用膝顶患者胸椎(T5为主),使之扩胸1次,然后将双手从头后向外于体例放下,可重覆1-2次。6.2.3 注意:手法宣轻巧,避免拉伤肩部腱袖。6.3 胸部岔气6.3.1 诊断:未充分准备时,突然用力搬重物或不慎背部被冲击或猛然转身而出现胸部疼痛、胸闷不适。6.3.2 手法:(1) 理顺胸背部肌肉(2)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搬肩臂部,膝顶于背部(肩胛内侧缘中点连线处),向后提拉双臂,使之展胸1次。(3)双肩挤摇5-6次。(4)点前心穴1-3分钟(拇指点,向上推至天突)。(5)仰卧屈臂压胸1次,侧压1次,斜压1次,并提托放下震背一次。(6)背部拍击法(空掌拍)1-3分钟。6.4 第五

9、胸椎综合征(背部骨错缝)6.4.1 诊断:背部反覆发作,T5突起明显,压痛(棘突、上、旁)以年轻男性多见。6.4.2 手法(1)坐位膝顶展胸法1次。(2)旋背推棘法(左右)2次。(3)俯卧压背3遍。6.5 骶骼关节骨错缝6.5.1 诊断:于提重物或下蹲作业时,突感一侧骶骼关节弹响而扭伤,活动受限,检查“4” 字试验(+)。6.5.2 手法:(1)仰卧位,屈髋屈膝位,一手握踝,一手扶膝下压,可有弹响声。(2)俯卧位,托腿后伸,一手切压骶骼部,向后扳髋带动髋骨向背侧伸1次。6.6 腰椎滑膜嵌顿(腰部骨错缝)6.6.1 诊断:好发于18-38岁年轻瘦长体形男性。多于晨起下地穿鞋时,突发腰部剧痛,特殊

10、体位绞锁,于扶腰弯向一侧,无法坐下及躺下而就诊,X线无明显异常。6.6.2 手法:(1)俯卧,腹部垫枕,双人于肩腋一双踝牵引1-3分钟。(2)点按痛点(肘按法)1-2分钟。(3)点委中、委阳、承山各1-3分钟。(4)腰部斜扳左右各1次。(5)俯卧于患处红外线照射20分钟。6.6.3 药物:桃红四物汤4g、金铃子散2g/tid3。6.7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后关节错缝)6.7.1 诊断:腰痛反复发作,平腰畸形,腰肌痉挛,棘突偏歪。多见于运动员及腰部作业者,常由腰椎急性扭挫伤或劳损未得到及时治疗,反复发作而然。X线可见后关节退行性变化。6.7.2 手法:(1)推揉:叠掌推法3-5分钟。(2)肘点L3

11、横突1-3分钟,肘刮法1次。(3)拍击法、压法各1遍。(4)腰部斜扳、伸腰3次,伸腿3次。(5)俯卧点委中、委阳、承山各1-3分钟。(6)腰部空提法1-3分钟。6.7.3药物:大活络丹1Bidx156.7.4练功:腰背、腹肌锻炼链20次4组,Qn307小结: 筋出槽、骨错缝是一种骨关节顺应性差,功能障碍为特点,但没有明显的解剖结构改变指标的临床症候群。通过手法治疗效果明显,但有时于数月或数年后复发,若配合功能作业训练,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手法应用以轻巧为主,即使未经治疗亦可一段时间休息而好转,但复发率高,练功疗法有治本固元的作用,应指导进行正确锻炼。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

12、临床应用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

13、度便见大概。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 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 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又说: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同时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 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在十五则中的脊背骨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

14、痛难忍,腰筋僵硬。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 在二十则中:若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这里不单是指损伤对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响,也还包括了尺桡切迹解剖结构的改变。同样是属于骨错缝。二十三则中对脚踝部损伤的记述是轻者尽伤筋肉易治,重者骨缝参差难治。骨缝参差不齐是指踝关损伤的骨错缝。 现就笔者对该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对骨错缝,筋出槽浅述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一、 骨节的开错和微错指外力作用于人提的轻重不同,致伤的程度亦不相同。二、开错,是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在X线投影中又确有反映,能够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获得及时而恰当的治疗。三、微错,骨节处没有明显畸型,X线摄片无明确显示,但又有临床症状或部分功能障碍,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视。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程延长,经久不愈。四、 筋出槽,虽然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