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603735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前 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2、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二、课程基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中,把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统一在一起。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后续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一定的社会实践、对重大社会热点

3、问题的讨论交流和作业等形式。五、考核方式本课为考试课,其中考试占50%、平时作业占50%(出勤、讨论、课堂表现、课程作业) 六、推荐教材本大纲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制定。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目的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掌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3、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4、熟悉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5、理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

4、路线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

5、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邓小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斗争中的历史功绩; 5、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6课时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的要求 1、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6、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

7、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4课时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目的要求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3、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课时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目的要求 1、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2、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熟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

9、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重点 1、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

10、、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2课时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目的要求 1、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3、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4、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11、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2课时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目的要求 1、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2、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特点; 3、熟悉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熟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重点 1、导致两个“没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梦;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教学难

13、点 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和显著特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课时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目的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熟悉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意义; 3、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