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6024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竹水电站报告文字部分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梅县单竹窝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 YY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3年12月目 录前言11 编制依据和目的21.1编制依据21.2 执行标准21.3参考标准21.4编制目的22工程概况32.1工程名称、性质、规模32.2工程位置32.3建设规模32.4水库水位、库容和水头32.5水库运行方式52.6其它工程特性经济指标5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批复要求53.1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结论53.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意见94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94.1自然环境概况94.2水电站库区河段生态景观现状104.3水电站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125水电站建设和

2、运行后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135.1水土保持措施135.2库区两岸生态145.3通航保证措施145.4减少淹没和浸没的措施145.5水资源补偿156环境影响调查156.1生态环境影响调查156.2水环境影响调查186.3航道影响调查206.4水文和洪灾影响226.5地质灾害影响226.6文物古迹的保护227 结论和建议227.1结论227.2建议23附件: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粤环建字199720 号关于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附件三:渔业资源补偿协议书前 言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以后改为梅县单竹窝水电站)位于梅县松南单竹窝,是梅江干流(梅城以下河段)规划的四个梯级中的第三个梯级电站

3、(西阳、丙村、单竹窝、蓬辣滩)。由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1996年11月,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完成了单竹窝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1996年4月,业主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完成本项目本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97年5月30日环评报告书得到广东省环保局批复(粤环建字199720号)。本项目于1999年动工兴建,2001年7月投入试运行。受梅雁企业(集团)公司委托,经请示省环保局同意,完成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1编制依据和目的1.1 编制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1996年4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4、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务会通过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7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 2000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2月;水利部、能源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SDJ302-8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委托书。1.2 执行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类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

5、B8978-1996)一级标准1.3参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一级标准1.4 编制目的项目在建设期和试运行期间,检查业主对广东省环保局关于环评报告书批复内容的落实情况和环保“三同时”的执行情况。调查水库蓄水后,库区及下游水质的影响情况。调查项目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包括库区水生生物物种类型与数量的变化和沿岸生态改变的情况分析。调查该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移民安置,通航能力,淹没处理的合理性情况分析;调查地质环境、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提出结论和建议。2工程概况2.1工程名称、性质、规模名称: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性质:属Y

6、Y市地方重点工程,由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梅雁公司)投资开发。规模:梅江干流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发电最大水头10.24m,装机容量3.4104kw,多年平均发电量13538104 kw.h。2.2工程位置本电站坝址位于广东省梅江干流梅县松南镇单竹窝河段上(见图2.1),上距市区约44km,丙村镇府15 km,雁洋镇府8km。库区长16km,与丙村电站基本相连,下游与蓬辣滩库区回水相衔接。2.3建设规模坝顶高程为70.0 m(珠江基面)。船闸闸室尺寸为88 m8 m2 m(长宽门槛水深)。泄水闸为13孔,每孔净宽12 m,堰顶高程48.5m。电站为河床式电站厂房,长88.1 m。厂

7、房进口段设置拦沙坝,坝顶高程51.0 m。 2.4水库水位、库容和水头水位水库正常蓄水位 59.0m(珠基)调峰消落水位 57.7m校核洪水位 68.68m(P=0.2%)设计洪水位 64.58m(P=2%)库容 V容(总库容) 15600104m3V正(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2610104m3V日(日调节库容) 635104m3水头最大水头 10.24m最小水头 3.00m额定水头 6.2m2.5水库运行方式本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因此本电站除了参加了统调峰外,还考虑通航要求,按综合历时保证率P=95%相应流量52m3/s下泄航运基流,电站正常蓄水位为59.0 m。当天然流量

8、小于637m3/s时,水库按正常蓄水位59.0m运行;当流量在6371000m3/s时,水库按58.5m运行;当流量在10002530m3/s,宣泄发电弃水,大于2530m3/s时,电站不发电,水库闸门逐渐开启直至淌泄。2.6其它工程特性经济指标坝址上游流域面积 837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98.39亿m3多年平均流量 315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491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 0.5/m3通航吨位能力 100吨设计年运货量 127万吨/年(2020年)改善航道里程 15.3km淹没耕地 680.2亩迁移人口 447人淹没区房屋 12992.8m2地震基本烈度 设计洪水最大泄量 8250

9、m3/s总投资 32014万元环保和水土保持投资 250万元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批复要求3.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结论梅县单竹窝水电站是梅江梯级电站开发的第三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为3.4104kW。地点在梅县横山村梅江单竹窝河段。3.1.1环境现状3.1.1.1坝址、库区范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电站坝址拟建在河面较狭、两岸边滩较小、河段顺直、河床较平坦、地质构造较简丹的单竹窝河段。年平均流量312m3/s,年平均含沙量0.50kg/m3。库区长16km,两岸多为丘陵山区,仅在丙村镇和雁洋镇府中心区有河谷平原。沿库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的地貌类型有丙村河谷盆地河段、乌石渡湖山角丘陵谷地河段、湖山

10、角滩头山间河段、滩头单竹窝山间谷地河段。库区河道平均比降0.4。岸坡较稳定,多为岩石坡,少数为土质坡,库区上半部分河床底部人为建有不少丁坝。电站建设的影响涉及坝址上、下地区。坝址上包括丙村镇和雁洋镇,坝址下为松南镇,共22个管理区和两个镇府中心。沿库区河段经济以农业为主。坝址上人口约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沿库区河段主要工业企业16间,废水量不大,约84.5万吨/年(其中24.5万吨/年为冷却水)。经统计,取河水作工业用水的企业4个,取河水灌溉的农田约70亩,占耕地总面积(22796亩)的0.3%左右,沿河段居民不取河水作生活用水。3.1.1.2河水环境质量现状库区河段设四个水质

11、监测断面,通过20个项目的监测分析后,认为水质基本良好,除石油类和总磷外,其它项目均符合地面三类水质标准。河床中石油类和总磷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75%和25%。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4.6倍和0.9倍。河段右岸的水质稍差于左岸。右岸与丙村和雁洋两镇府中心毗邻,工业污染源较多有关。3.1.2工程的环境影响源分析和库区污染源预测3.1.2.1影响源分析本项目是一座截堵梅江蓄水,低水头迳流式电站,库区为长达16km的河道,将河水抬高形成水能,通过水轮机将水能转变成电能。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该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由于堵截河水,使河宽增大1.47-1.16倍,平均水深增加3.62.3倍,槽蓄水

12、量增加3.381.86倍,水流流速减慢0.25倍0.45倍等水情变化后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河水对污水的稀释扩散能力和降解能力的改变,从而影响河水水质。河水淹没村庄、耕地,以及淹没道路、电信等基础设施。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截流后,影响鱼、虾的洄游。上、下游河流通畅受阻,影响水上航运。河床和河岸景观的改变。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施工导流围堰引起河水混浊,施工期产生的噪音和粉尘;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3.1.2.2库区污染源预测通过目前的人口数量、发展规划中的人口增长率、人均产污量等计算2005年时,丙村镇和雁洋镇非农业人口生活污水中CODcr的排放量为724kg/d

13、。通过目前的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发展规划中的工业产值增长率和万元产值污系数等计算2005年时,进入库区河段的工业废水量,按二类排放标准浓度计算,进入库区河段的重金属源强Pb、Cd、As分别为1.5kg/d、0.15kg/d、0.75kg/d,CODcr的源强1213kg/d。预测水平年2005年时进入库区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仍是工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质是耗氧有机物质(以COD为代表)和重金属(Pb、Cd、As)。3.1.3工程的环境影响3.1.3.1对河水水质的影响用2005年推算的COD排放源计算,工程后,库区河段断面COD污染物质最大平均浓度为3.16mg/L,远低于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6mg/L)。工程后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流速减小,污染物质在库区河段的迁移时间增大,引起COD在河段中的降解率增大,从而使库区河段断面平均浓度普遍降低;最枯月平均流量52m3/s时,各断面的COD浓度比工程前同等条件时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