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60249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及实际应用。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三大类岩石转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结合“两块砖的故事”的学生实验对外力作用及其表现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试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让学生理性的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教学难点】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教法、学法】教法:启发

2、式教学法、典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学法:读图分析、归纳知识内在规律、联系日常生活典例,学以致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提纲)新课导入:展示教师外出旅行的照片(背景为各种地貌),有张家界的武陵源、黄龙洞;内蒙古的沙漠、展览馆的恐龙化石,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引出话题: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是什么力量塑造了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地表形态?讲授新课: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讲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按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在内力作用的诸多表现中又以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为大家所熟悉。一、内力作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69案例1:指导学生观看视屏:岩浆活动的特写画面、国际空间站拍到火山爆发瞬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内力作用进行的快慢不同 2、内力作用进行的方向不同指导学生完成课文P70活动:内力作用的方向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动画演示:“水平运动引起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引起水平运动”得出结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综合内力作用的表现得出结论: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过渡到外力作用的活动设计:1、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课本案例1中珠穆朗玛峰升高的高度?3

4、、提示古地中海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5092米,问:珠穆朗玛峰现在高度等于理论高度吗?(20000-5000=150008844.43)这是为什么呢?4、珠穆朗玛峰的形成除受内力外,还受什么力的影响呢?5、嫦娥卫星测出月球最高峰9840米,而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月球最高峰高于地球最高峰和外力作用有关吗?二、外力作用教师讲述:外力作用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两块砖引发的故事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晴。我借了两块砖。一块来自于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旧厂房的一个墙角,很费劲;一块来自于博泰魏玛峰尚2期的建筑工地,挺容易。由于单独作案,未留

5、下任何现场照片有点遗憾。借来干什么呢? 请大家拭目以待。1、比较新砖和旧砖的不同,提问:旧砖形成的原因?2、指导学生观看视屏:风化3、招募水枪手两名4、水枪手对旧砖射水,模拟流水对旧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具体变现形式。5、模拟实验完成后,教师讲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试验中反映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6、指导学生就实验过程呢进行问题探究:(结合图片)n 风化作用n 侵蚀作用的具体表现n 搬运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n 堆积作用的结果指导学生观看视屏:固结成岩三、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教师讲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

6、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72,思考下列问题: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指导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

7、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教师课堂小结:探究活动:试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教学反思】本堂课在时间上非常紧张。但我首先从教师外出旅行的照片(背景为各种地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为深入学习作好情感上的准备。由于内力作用过于宏观或过于微弱,因此在展开学习时,我的组织方式是内力作用的学习以课文案例1为材料,老师充分挖掘材料中隐藏的知识,设置问题虽然简单,但关键让学生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问题以自主阅读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自己的 “阅读”、“找”、“算”、“思考”等过程,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加上岩浆活动的

8、特写画面、国际空间站拍到火山爆发瞬间两段视频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了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同时教师例举生活中的例子“促”学生理解,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内力的主要形式地壳运动,这部分内容是内力的重点,包括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从运动的快慢、方向和产生的地貌等方面来各自讲解。其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是难点,教师设计了两组动画,一是水平运动引起垂直运动,二是垂直运动引起水平运动,由于动画直观,过程清楚,难点突破简单,学生较容易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外力作用学生虽接触较多,但过程较为复杂,名词概念又较多,教师设置了一个“两块砖引发的故事”的学生活动实验。具体过程如下:1、“2011

9、年11月11日,星期五,光棍节,晴。我借了两块砖。一块来自于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旧厂房的一个墙角,很费劲;一块来自于博泰魏玛峰尚2期的建筑工地,挺容易。由于单独作案,未留下任何现场照片有点遗憾。借来干什么呢? 请大家拭目以待。”老师幽默的旁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2、借来的两块砖,教师让学生进行仔细比较新砖和旧砖的不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同时教师提问:旧砖形成的原因?3、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屏:风化,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4、接下来,对旧砖进行实验。在学生中招募水枪手两名,要求会使用高压水枪,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该实验,同时间接引导学生做一名好玩乐学的孩子。5、在教师的指导下,两名水枪手对旧砖砖面射水,在教师做好的“坡面和平面结合”的槽型模型中模拟流水对旧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具体变现形式。6、模拟实验完成后,旧砖的表面“千疮百孔”,红色的颗粒物堆积在槽型模型的平底面,教师结合讲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试验中反映出的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且对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每个过程进行探究提问,期间必要时放映图片加以形象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