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602336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一、全媒体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新原则数字化的全媒体时代,书籍从静态的纸质印刷品转变为动态的互动电子媒介,从有形的“实体”转变为无形的“虚体”,书籍的传播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摆脱了纸张材料及印刷工艺等的束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传统的纸质书籍装帧设计也需要应对电子出版物的冲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调整新形势下的设计原则和观念。(一)形态多样性书籍“形态”是指书籍的造型、结构与内在“神态”,是书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纵观中国 2000 多年的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史,形态的表现众多。古代的书籍形态包括简牍装、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现代的书籍形态包

2、括平装、精装等。相较于形态单一的虚体电子书,设计师在进行纸质书籍设计时可以根据内容充分发挥其形态多样化的优势。比如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涉及古典文化题材的书籍可考虑采用经折装、线装等装帧形态。以书与法这样的书法作品集设计为例,在形态上,采用了仿古线装本进行装订,黑色装订线条构成“书与法”三个汉字书名,既显示出与古代线装书的区别,又增加了灵动的韵味。(见图 1)又如装帧设计家周晨的阳澄笔记,该书装帧淡雅别致、形态新颖,书脊采用了在传统线装基础上改良的网状装订形式。这个创意来自于阳澄湖的渔线,既有苏州的元素,又体现出阳澄湖的特色。(见图2)(二)艺术收藏性纸质书籍设计是将文字、图形、色彩、整体的版式

3、安排、书体的装帧结构综合在一起,通过印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综合化的艺术。正如胡愈之先生所说:“一本好书,应当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一本好书,一定是思想内容、文字插图、标点行格、排版样式、封面装帧都是配合得很匀称、很恰当的,书的内容和形式要能求得一致,表达出一本书的独特风格,这样才真正算得一本好书。”读者在阅读纸质书籍时,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身心灵艺术享受,这也是人们完成电子阅读后仍然愿意购买纸质版本书籍加以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设计师应将纸质书籍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收藏性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充分地使用设计语言来提升该书内容的同时,使它成为一件艺术品。例如吕敬人先生为中国青年出版社设计梅兰芳全传,

4、除了编选相关珍贵图片资料,使一本纯文稿的书变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外,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切口”:将书端在手中,向下轻轻捻开时是梅兰芳的生活照,向上捻开时是他的舞台照,仿佛是梅兰芳一生的写照。读者轻轻一翻间,就仿佛翻过了梅兰芳的一生,“切口”生出的形式美感,也同样浓缩了内容的精华。这样的设计无疑增强了书籍本身的艺术收藏价值。(三)文化整合性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当全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纸媒带来巨大冲击之时,纸质书籍需要更为全面、深入的设计,倾向于书籍内涵和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了设计师要立足于“文化”的发展与整合角度,去契合作者的书稿内容而设计,使每一本书籍拥有自身独

5、特的意蕴,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而不单单仅仅为了出版设计封面与版式。以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怀珠雅集为例,一共5 本,介绍的都是过去收藏家和文人的藏书票。他认为单做这样一本书没有太多的阅读价值,于是就将一些关于藏书、买书、看书的只言片语编在每一页上。既让年轻人对藏书票有所了解,又使藏书的功能体现在阅读之中,让读者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如此设计拓展了书的内涵,提升了书的阅读价值。吕先生的观念反映出现今文化意蕴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性。(四)感官体验性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提出了关于书籍设计的“五感”理论:“书的表达需要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吕敬人先生又在此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剖

6、析,指出书籍设计要掌握信息传达的整体演化,掌握信息的单纯性,掌握信息的感官传达。从当前电子书籍的设计状况来看,其视觉和听觉体验已较为丰富,而纸质书籍在触觉、嗅觉、味觉的感官体验上更具优势。触觉,是读者的肌肤对于一本书的感觉。触觉主要受材质和工艺的影响。纸张的轻盈或厚重、柔软或坚硬、平滑或粗糙会给人们不同的触觉感受和情感体验。纸质书籍的模切、凹凸印刷等工艺亦有同样效果。嗅觉是相对抽象的信息表达手段。熟悉的气味往往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活动。爱书之人通常都很喜欢新书的纸张混合着油墨的书香气味。现今的工艺也可将香料渗入油墨,使印刷出来的书籍带有特殊的香味。味觉不仅是一种感官刺激,还包

7、含了书籍的“品味”。日本著名的百货品牌无印良品以前设计过一本香料书(SpiceTaste-LeafBook) ,它采用可食用的材料制作,每一页“纸”就是一页特定含量的香料,使用的时候,通过翻阅可以找到需要的香料,然后撕下所需分量扔进锅中烹饪即可。实际做书的时候设计师可以考虑增强触觉、嗅觉、味觉在纸质书籍中复合式的感官体验效果。(五)情感互动性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传达,在阅读过程中能得到很多享受。书籍设计师的目的不仅仅是去美化装潢,而是让读者喜欢,引导其有兴趣地去阅读。成功的书籍设计可以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之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朱赢椿创作和设计的蚁呓获200

8、8 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这是一本封面没有标题及任何文字的图书,而取代文字的是几只零星分布的蚂蚁。书中的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期望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产生交流和共鸣。整本书的简约设计似乎是向读者发出一个参与其中的邀请,形成了情感的互动。这样的成功范例为纸质书籍的装帧设计指明了方向:从书和读者的情感互动出发,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二、结语在数字出版盛行的全媒体时代,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并存。对于纸质书籍设计,设计师需要灵活的转换及更新设计观念,面对电子书籍的冲击,更应审时度势,使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抓住设计要点,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形态语言,创作出更加耐人寻味的书籍设计作品,让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媒介继续散发其光彩。媒体时代的书籍设计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