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59832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用书独具)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读出材料信息读取信息1体现非选择题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2读材料正文是读题的核心任务,在阅读过程当中要动笔圈画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3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典题印证(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

2、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

3、贷款”)(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阅读技巧粗读题引要旨命题意图、考查内容在有题引的情况下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命题立意和考向,便于下面各则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本题主要考查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的不同反映,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属性类别文献型、图片型文献材料和图片类材料兼具(需明确这两类材料的

4、一般审读技巧)材料出处作者身份、标题信息盛世危言和民国河北元氏县志分别反映了相应材料的时代和知识范畴。本题所及材料出处著作的作者并非学生所学知识所及人物,不了解也不影响解题精读时空定位发生时段、涉及地区(领域)“道光年间”“20世纪初”“1950年”“1947年”关键词句材料结构材料一属于归纳法,材料侧重当时经济结构的状况,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小农经济进行分析;材料二属叙述式表述(主要表述了小农经济相关知识);材料三通过影片叙述的方式侧重当时美国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材料四则通过图片的形式表达出苏联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命题主旨组题主线据材料和设问,可知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材料一:受西方影响,中国自

5、然经济趋于瓦解;材料二: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带来的积极影响;材料四:反映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讽刺。四则材料组合起来体现了命题立意的核心是对同一历史史实,不同史料的看法。【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

6、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培养策略主观题材料阅读的“两项注意”“三种类型”“四个步骤”1“两项注意”(1)注意辨析观点真伪与正误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的政治立场、阶级立场因素的影响,材料记录的史实、陈述的观点可能存在真与伪、正与误的区别。因此,对材料应搜集大量可靠信息,对其观点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2)注意辨识观点的表象与实质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认知能力因素的影响,材料中表述的内容可能只涉及表面现象。因此,对材料应由表及里的分析。2“三种类型”(1)文字型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注释,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首尾两句话;对比较长的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对比较短

7、的材料进行分句,并归纳句子大意;注意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2)数据型材料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具体操作是: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3)图片型材料注意围绕图片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观察图片内容,特别是带有文字的图片;注意图片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注意图片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图片型材料一般有历史地图、漫画、文物照片、真实场景等几种类型,其解题关键是“里里外外,看清注解”

8、;注意历史特征明显的细节,如什物、着装等等。3“四个步骤”(1)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有效”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有效”。所以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2)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3)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结构是与材料的层次对应的,因此,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要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4)回归教材虽然

9、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两处设问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三是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大体了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外延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跟踪训练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

10、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

11、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审清题目设问。第(1)题,依据材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撼动”等信息,从新中国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中法建交、对国际事务的影响等角度加以说明。第(2)题,注意题眼“法国文学家”,列举三位法国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流派或评价,结合所学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中的法国作家来回答。【答案】(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