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595317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某商务综合体公共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工程基本建筑、结构概况12.2质量目标13. 分项工程质量缺陷与处理措施13.1土方工程13.2钢筋工程33.3模板工程43.4混凝土工程93.5钢结构工程123.6砌体工程173.7抹灰工程193.8涂料工程223.9饰面工程313.10楼地面工程423.11屋面工程473.12门窗工程483.13防水工程503.14节能工程563.15安装工程573.16幕墙工程594. 各级人员质量职责641. 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0-200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安徽省及芜湖市相关文件规定。2. 工程概况2.1 工程基本建筑、结构概况芜湖苏宁广场工程位于市核心商圈中山路步行街商圈范围内,东至中和路,北至华兴街,西至青山街。本项目地上10F,地下3F,高度64m。工程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1.97万m2,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车库,地上结构是集商业、餐饮、娱乐、会所于一体的公共建筑。工程外装饰主要为玻璃幕墙及石材幕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为C35C40,柱墙为C35C60,主要钢筋规格为6.532,竖向钢筋连接主要采用直螺

3、纹套筒及电渣压力焊。2.2 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安徽省优 “黄山杯”,争创“鲁班奖”(或国优)。3. 分项工程质量缺陷与处理措施3.1 土方工程3.1.1 场地积水 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3.1.2 填方边坡塌方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

4、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 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 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3.1.3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 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

5、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 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 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 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 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3.1.4 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

6、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 的影响,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 土边缘35m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 时作成一定

7、坡势,以利泄水; 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 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3.1.5 边坡超挖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原因分析:(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 ,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处理方法: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 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3.1

8、.6 基坑(槽)泡水 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棉以下0.51.0m。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3.1.7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

9、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2)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 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 填土。处理方法: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 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

10、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再重做面层。3.2 钢筋工程3.2.1 露筋1) 预防:严格控制钢筋骨架成形尺寸,不得超过规范允许偏差,钢筋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保护层垫块应设置适量可靠,木工支模时,不得随意拆除。2) 处理措施: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细石混凝土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先刷一层纯水泥浆后,再用同标号1:2水泥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以露筋较深做法为例如图所示:3.2.2 柱墙外伸钢筋插筋错位1) 预防:在外伸部位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砼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砼;

11、浇筑砼时,尽量不碰撞钢筋,并随时检查,及时校正。2) 处理措施:对柱、墙外伸钢筋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偏差值不大于50mm的,凿除部分混凝土,按1:6斜率冷弯至原位;偏差值超过50mm的,将错位的钢筋切断,进行植筋处理。偏差超过50mm的处理措施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3.3 模板工程3.3.1 柱模板:1) 现象1、断面尺寸鼓出,漏浆、砼出现蜂窝、烂根现象;2、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变形、预埋件位置不正;4、砼表面粘模、掉角;5、与梁节点处歪斜错台,露筋。2) 危害柱模板钢度差、安装不牢固,直接影响砼柱的质量和结构受力。3) 原因1、柱模的

12、背楞间距大,柱箍少或柱箍松紧不一。2、柱模拼装缝隙大,柱下口不平、缝大,造成漏浆、烂根;预埋件与钢筋固定不好,或位置不正,不紧贴模板。3、柱子支模前未将轴线及截面尺寸弹线找方,成排柱支模不跟线,钢筋偏移,未校正就合模。4、模板有砼残渣未认真清理、漏刷脱模剂,或拆模过早。5、梁柱节点处应设置定型模板,或支承固定不好。6、柱模四面没有可靠的支模和拉接或是有也松紧不一。4) 防治措施1、支模前按图纸弹好柱子的轴线和断面尺寸,矫正钢筋位置;底部应做好导模;在离柱根5080mm处的钢筋上安设控制根部模板位置的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位移;柱根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模板下如有较大缝隙,用泡沫塑料条填塞

13、,防止漏浆烂根。2、柱模合拢后,按模板设计间距安设柱箍,拧紧固定;安调柱模的拉杆或斜撑,用经纬仪校正柱的垂直度,并将拉杆固定,确保柱模上口的位置和标高;成排柱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在立中间柱模,柱距不大时相互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拉牢,柱距较大时,可单独四面支顶拉接,确保位置正确。3、支模前将柱子底部清理干净,对模板进行清理,刷脱模剂。4、梁柱节点的模板必须制作定型模板,接头上下都要有可靠连接支撑,模板与柱头、梁帮板底安装严密,接缝处粘贴海绵条,防止胀模、漏浆。5、柱子上预埋件必须与柱筋固定牢靠,位置正确,要紧贴模板柱模,安装使不得碰撞。6、砼应分层浇筑振捣,500m

14、m一层,防止一次浇筑过高,造成胀模。7、柱模不能过早拆除,应根据气温,在确保砼强度能保证柱子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生撬。冬季需要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和内外温差不超过20度方可进行拆模。3.3.2 梁模板1) 现象1、梁身不平直,侧面鼓胀,梁底下挠或起拱过大;2、梁上口尺寸偏大,梁身的预埋件、预留洞位置不正不平;3、梁棱角处蜂窝、露筋、底部夹渣,梁模板嵌在柱或墙内不易拆除。2) 危害梁模板支撑不牢,拼缝不严,直接影响梁的几何尺寸和砼表面的观感质量。3) 原因1、梁的支撑间距大,刚度不足,支撑设在土地面上,下沉变形;支撑未设水平拉杆和斜撑,稳定性差。2、梁底模铺设时未拉

15、通线找直,接缝不严,没有按规定起拱,或起拱太大;底模板材料厚度小,横楞间距大,断面偏小。3、梁测模的刚度不足,横楞间距大,断面小,上下口固定不牢或松紧不一;当梁高超过60mm时,中间未加通长的楞木,未用对拉螺栓固定,两侧模安装校正时未拉通线。4、梁侧模拼接不严,缝隙大。5、梁底模板或侧模板安装时伸入柱或墙内。6、梁模板安装前没有清除表面的水泥浆等杂物,没有涂刷脱模剂,造成粘模。7、预埋件、预留洞在梁内固定不好,或支模时碰撞未纠正。4) 防治措施1、梁模板安装前在柱上弹好梁的轴线和标高,按模板设计方案安装梁的支撑,确保其间距、刚度和稳定性;支柱应垫竹夹板,如支在土地面上必须夯实整平,垫好脚手板,施工期间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拉好水平杆和斜撑。2、梁底模应铺设严密,拉通线找直,按标高找平,按设计规定起哄,一般超过4m的梁起拱高度为2/1000;梁侧模安装时上下口要固定牢靠,各种卡具紧固一致;拉通线找直,校正梁中线、断面、标高;如梁高超过700mm,应用14对拉螺栓;拉缝和拼缝应严密。侧模与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