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5916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嵊州市三界镇各村村名来历上龚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村庄坐落在上首,以姓龚为主所以得名 上龚村。龙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于明朝末年,有一条断尾巴龙降于 村后山顶,山顶有口井,称为龙井,该山故名龙山,村名改为龙塘山 下,现更名龙山村。后董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因前有大董村,故名后董村。大山下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是地形的座落,村东面是溪和田地, 三面靠山,其中北面是座大山。村朝南坐北在山脚下,取名大山下村。 荷明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宋朝金兵反中原,原籍从安徽安定 郡逃难至浙江胡村,三面环山,东面作逃出之路,地处属四明山脚。 范洋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在宋末年间,由一姓范与一

2、姓杨的 两户人家落户现在的范洋,“范洋”由“范杨”演变而来。石塔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村庄在小山坡突兀处,形如石塔,故名 朱孟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很久以前有姓朱、孟的两先辈来此建立 山庄,后便称朱孟至今。寺后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很早有一寺庙“桐松寺”,守寺人在此 定居蕃衍,后逐渐形成一小村落,俗称“寺背后”。大水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200多年前,李岙李氏分居来此,因村 东有一条在车骑山发源的水坑,故成大水坑。八郑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约在700年前,山阳长岭姓郑的人 入赘到此,生下八子,发展成族,故称八郑。外岗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杜氏宗谱记载,祖先于宋末由 陕西迁此定居,地处

3、丘陵山岗,故名外岗山。花里头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清咸丰年间,四周皆是果园,冬去春来,百花齐放,人们犹如处在花丛中,故称花里头。李宅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很久以前东阳义乌李宅人出来打猎安 居,以姓氏命名,故称李宅。黄岸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黄岸在明朝年间,有姓黄居民居住,所 为黄岸,在清朝太平天国以后,有河南荣阳地区迁居黄岸村。翔联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始祖百四自嵊邑剡北诸乌山分迁于大 董炮乌村豪塘而居。到仕六祖又于隔山另卜一宅,后经侄孙婿翰林积 峰章公送匾,题额曰“祥隆堂”。遂以名匾者名其地云,已有六百余 年之久,村中有一方塘,先祖以吉祥雅名为“翔凤塘”。杜家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

4、三界镇 杜氏祖先随宋高宗南渡,途经此地, 见山明水秀,建宅定居,取名杜家山。沈塘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从前村边是一片山林,有一口碧 水清清的塘,名曰碧塘。村亦名碧塘,后江西姓沈的迁此定居,子孙 繁衍,便将碧塘改为沈塘。大湾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地处三面环山,前有一条大坑,这样便 形成一个很大的湾,故被人们称为“大湾”。袁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早期在毛岙弄,由于被长毛的杀害,后 移至回山,朝前有姓袁的祖先居住此村,故得名袁岙村。毛坪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地形象一只猫,故取名毛坪山。下岙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山下之岙称为“下岙”。西谢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说,这里原是个山庄,从前住

5、有姓谢的母女两人。绍兴富盛姓赵的人来此打猎,后入赘谢家,因赵从西 方来,故称西谢。大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曾有一寺庙,寺庙旁有一姓夏的住 户。后因寺内和尚被官兵杀绝,姓夏住户绝代,留下姓夏屋基地,祖 先原居住在楼家塘里面,因老虎时常出现,搬迁于姓夏屋基地居住, 由于地理位置四周环山,位于岙里面,后改为大岙村,村东有 嶀浦至 大岙公路,村西与绍兴县交界。西坂庵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从前这里有个西坂庵,以庵名为 村名,位于嵊州市城北面20公里外的黄土丘陵地,落在庵园山脚, 村东有嶀浦至杜家山的公路,村南有前岩水库渠道。长新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在原东岳庙基周围,原称长兴地,后来 荒

6、芜了,称长荒地,后改名为长新村。溪头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因村东面有条由东向北的溪江,故名溪 头村。泉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因村基象畚箕,所以取名畚箕湾,后因 村里挖口井。泉水长流不息,便将村名改为泉岙。两溪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位于城北面18公里处,坐落在里岙山 南麓有两条溪汇合于村西,溪流环绕村东、南、西三方。陈村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拓基建村的祖先姓陈,现村民亦多姓陈,村民姓氏命名,故名陈村。黄荆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村后有一座山,风水较好,是块 灵地,因遍山生长着荆刺,就美其名曰“皇荆山”。后来人们根据山 的土质是黄泥,写成黄荆山,村以山为名。剡岭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

7、镇 村北有条嵊州市和绍兴县的分界岭,名 曰剡岭,故名。前岩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以前岩水库得名。西后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西后原系两个小村组成,均处山坡。山西面住户姓苏,称西苏;山后面住户姓陈,称后陈。人民公社化时,两村联合,各取一字,故名西后。长一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解放前本村原属长桥堡,地处村堡西首。解放后,根据地理位置,故称长桥一村。后改为长一村。长二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自有长桥堡,本村属堡中最高处,设阁 牌埠等,处鹿台山西,建一一 “留耕祠堂”,为长桥堡宗祠。后改称“咼 山祠堂”。本村由此得名。三联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很久以前本村前面有一大江,江上 架一长桥,东连上虞,西连嵊县

8、,故称长桥村。外庄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因村子在长桥村外,原系田庄,后发展 成村,故称外庄。寺下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村庄山顶有一“广爱寺”,故称寺下。舒斗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历史上传说本村的地形似孩子的肚兜, 故称舒家斗(兜)。大爿地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从前这里是水泊中的一爿大荒 地,后开垦定居成村,取名为大爿地。王先湾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据传南宋时小康王逃难途经此地,故 名“歇湾”。沈湖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内湖多,河埠多,故称“沈家埠头”。 水甲岙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本村三面环山,气候、环境极佳,适宜 桃、李、桔等水果种植,历史名称“水果岙”,后演变为水夹岙村。李岙

9、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李岙原是唐朝李世民后代,唐皇李世民 姓李,居住山岙,所以称为李岙。里钓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300多年以前是一片涂滩,随着人 类的迁移,朱氏大姓,简称里家埔,后与钓渔潭村合并,取名里钓村。 桥墩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村址原是清潭田畈,散居少数人 家,南宋初,河南省胡氏兄弟来此落户,因姓胡,故称胡村,属嵊县。 后以二十二都江为界,胡村大都划给上虞县,因村址处在桥的上游, 称为桥等,“等”谐音“墩”故名桥墩。大金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明朝时上虞清潭村方氏子孙沿袭,因溪 东南方有一座大湾山,而山北有一处历史形成的平旷田畈, 故迁其中 一子定居此畈,得名大坂,另

10、有陈氏被己族因犯族规而被驱逐至金家 岙,后子孙沿袭,发展得名金村。新中国建立以后合并大金大队后改 称大金村。白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村址处于剡溪江边,溪滩上黄沙甚多, 在日月光下,犹如堆堆白沙,故名白沙。马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嶀浦庙神的坐骑大白马。趁夜 阑人静,常渡河至东对岸的董家门前畈吃麦作崇,寻欢作乐,后人就 把此地称作马岙,村名也由此而来。大毛湾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村址处于茅草丛生是山上,故称大茅 湾,后为书写方便,改车大毛湾。仁聚里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约在三四百年前,有个名叫吴 仁八的从棠头溪迁来此地创业,后发展成村,为纪念这位祖宗,故取 名仁聚里,意为由

11、仁八祖开发而聚居的村子。招士湾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过去村旁山湾枣树成林。故名 枣树湾。乾隆年间,村里人丞盼多出有识之士,乃以“枣树”的谐音 改为“招士”,故名招士湾村。沈家湾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沈氏祖先,从绍兴皋埠迁居于 此,后渐成村落,地处山湾,故名沈家湾。南二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以序数命名。北街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三界镇所属地划分为南、北两街,因在 街之北端,故名北街。郑家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宋朝年间,金兵入侵,一位郑姓商 人从河南来浙江经商,后定居在这里,并取名郑家,一直用至今。王家书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600多年前,有县城三角道 地枉费原礼先生来

12、此教书,落户此岙,故称王教书岙,后演变成为王 家书岙。茶农队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杨家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相传于200多年前绍兴斗门杨巴桥姓杨的人流入落户成村,故称杨家。叠石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于1675年,从上虞冯家浦石靳头 迁入。村四面环山,村前有两颗大石重叠,故取名叠石。戬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李氏宗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 渔溪坑人李宗善来此打猎定居,后发展成村,村北有座牮石桥,又地 处山岙,牮戬同音,为示吉祥,故称戬岙。盛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在1000年前,居民多姓盛,村位于山岙,故名盛岙。宋朝时金兵入侵,人绝村废,后来有河南姓祝的 人迁来定居,村名仍沿袭。小

13、郑家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在200多年前,先由郑家姓郑的迁此 定居成村,因从郑家分迁来的故名小郑家。木家桥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此地原是莫家田庄,建村已有200余年,溪中建有莫家桥,“莫”谐音“木”后改称木家桥。傅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相传300年前,有姓傅的人迁住于此,将村东的来龙山改称傅家山,村以山为名,后简称傅山。良种场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任家弄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祖先姓任,从原三塘公社花田 村迁移过来,故以姓氏命名。上潜岙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清末民初,一钱姓财主用银两购得两 大块无名土地,因地处山岙,两块土地又有上下之分,因此地当时习 惯加姓曰“上钱岙”,后财主因故

14、,改姓“潜”,所以大伙又改“钱” 为“潜”称上潜岙。下市头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相传三界设始宁县时有城隍庙下有 关帝庙时,因下市头村有一定的店铺,有一定的市头。故称下市头村。 南一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以序数命名。南街三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以序数命名。南四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以序数命名。姚岙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据姚氏宗谱记载:始祖姚念世原系晋溪人,因触忤官吏,被发配辽东。期满返回故乡,途经于此落户,渐成村庄,因地处山岙,故名为姚岙。茶园头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世代以种植茶叶为生,故改名为茶园 头村。杨树岭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古时村边有一条岭,岭边有一排杨柳 树,因此称杨树岭村。清水塘村 浙江

15、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此地原是一片芦苇,有口水塘, 面广水清。后有张姓兄弟两人在此看鸭为生,建屋居住,后逐渐繁衍 成村,乃取名为清水塘。南岙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据王氏宗谱记载:宋朝时,画(“华”) 堂村有个姓王的人来此定居,因地处绿溪之南的山岙,故称南岙。祝岙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南宋末年,建平县丞祝弥明公避难隐居 在此,故名祝岙。永丰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以前,老百姓以耕旧种地为生,希望过 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盼望种粮种地永获丰收,故取村名为永丰村。大王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该村最早的时候叫陈村,因为村里住的 人都姓陈,后陈姓人氏逐渐衰落,到后来,南岙村有一姓王人家的大 儿子迁住该村,此

16、后王姓人氏逐渐人丁兴旺,故将原村名改叫大王村, 并一直延叫至今。箬岭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传,约在宋朝年间,南岙王氏在此安 家,后逐渐发展成村。因村旁的山岭毛竹茂盛,春夏之际竹箬遍地, 故名箬岭。塘岙村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据王氏家谱记载:从前有姓唐者在 此山定居,故名唐岙。后因唐家无嗣,招王姓继之,现姓王者多,唐 岙名仍沿袭。唐、塘同音,后改成塘岙。独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王氏宗谱宋朝时有南岙人王钦六 分居到此,因村址地势高峻,山岩陡峭,茂林修竹,景色独具一格, 故名独山。外大山村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据王氏家谱记载:宋朝时有南岙 王氏迁此定居,因地处 嶀大山上,故名外大山。方山村 浙江省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