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58897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小学5年级 数学上册 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资料2019年编课 时 教 案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及练习八第10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 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

3、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 711 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规律:第

4、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2题。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O,其余的数都是9的那个倍数。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2观

5、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作业:一、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17 2737 4757 67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552515152252525625353545455555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批 注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1、2、5、7、8、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

6、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9

7、页例10的第(1)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8、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

9、: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

10、要求。(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学生可能汇报:2台1小时 23=0.4(公顷) 1台1小时 0.42=0.2(公顷)1台3小时 22=0.6(公顷) 1台1小时 0.63=0.2(公顷)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

11、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进一法根据实际情况去尾法批 注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九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

12、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题目1小强是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怎么

13、想的呢?生1:第1题用5012=4.1666(元)1.17(元)生2:第2题用40.32=12(个)0.16(kg),剩下的面粉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只能做12个蛋糕。生3:第3题用508=6(个)2(个)。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用61=7(个)盒子。生:4: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也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桶。师: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全部用“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三个问

14、题很不合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二、探究新知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出示:五(1)班的同学准备装饰教室,他们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长为8M的黄纸。每长为0.12M的红纸可以做一朵红花,每长为0.37M的黄纸可以做一朵黄花。(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3)3朵红花和3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引导分析(1)要求长为5M的红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2)要求长为8M的黄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3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成多少束花?学生尝试解答,集体订正。规范解答(1)50.12=41(朵)0.08(M) 0.080.12,不够做1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