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58894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重点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18 年我站紧紧围绕上级任务要求和常熟农委十大工作目标, 以提升园区内涵为重点,以调优水产养殖品种为抓手,以渔业科技入 户为切实点,加强技术服务,强化应急指导,为我市现代渔业建设提 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总结如下:【一】水产生产特点一水产生产面积差不多稳定。今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 16.8 万亩,其中池塘10.1万亩、湖泊3.5 万亩、河沟3.2万亩。二水产品产量略有下降。全市预计水产品总产量3.75 万吨, 比去年略减,河蟹价格略有上涨。全市渔业总产值约 23 亿元,其中 一产产值 15 亿元,与去年 14.7 亿元差不多持平。三持

2、续高温对养殖生产妨碍大。今年7-8 月连续高温天气, 不仅妨碍河蟹等水产养殖对象生长,还出现池塘水草腐烂、蓝藻爆发 等一系列养殖不利因素,直截了当导致今年河蟹等水产养殖品种生长 缓慢、规格偏小,减产减收。四养殖成本上涨产业风险加大。今年因蟹种、饲料、塘租金 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养殖成本提高了 15-20%,加上近年来,河 蟹养殖在我省乃至全国养殖面积快速扩张,产量剧增,而整体市场消 费受大环境妨碍,压力增加,产业风险加大。【二】要紧工作一围绕园区内涵提升,强化服务平台建设1、新品试验全覆盖:充分发挥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 验示范带动作用,每个园区选择 3-5 个新品种进行不同模式套养、

3、单 养试验,为分担产业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品种储备、技术储备。2、水产医院全覆盖:全市现有水产医院七家,其中市级二家, 镇村级五家包括今年新建二家,辛庄朱家桥水产基地、支塘精品 园差不多投运,古里园区预计年底完成,锡太路沿线高效水产带水产 医院实现全覆盖。3、药残快检全覆盖:按照省局要求,结合我市水产养殖特点, 今年建设6 个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室,开展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 类代谢物残留检测,及时掌握水产品质量动态。全年完成下达500 批 次检测任务,未发明阳性检测结果,合格率 100%。4、微孔增氧全覆盖:微孔增氧技术作为渔业主推技术之一,在 我市已有7 年应用历史,给全市水产养殖带来了显

4、著效果,尤其是今 年夏季长期高温,微孔增氧作为要紧增氧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今 年水产养殖安全度夏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水产养殖的“保命机”。全 年完成微孔增氧机安装 987 台套,完成年度计划的 393.5%。全市微 孔增氧机保有量超过2500 台套以上,覆盖全市池塘养殖面积5.5 万 亩以上,其中,锡太路沿线水产园区通过提高奖补力度,激发了广大 养殖户的积极性,达到了微孔增氧全覆盖。二围绕新技术推广,加大引、繁、推力度1、加强新品种引进推广:“太湖1 号”青虾作为我市要紧推广养 殖品种,今年引进原种 530 斤,在锡太路沿线园区设立 8 个繁育点 42.5 亩进行原种繁育,培育 F1 代虾苗

5、2511.5 万尾,加上自备亲本 繁殖,累计繁殖“太湖1 号”虾苗7 亿尾,今年全市推广养殖面积2 万多亩。沙塘鳢作为今年省重点培育新品种,被列入 2018 年省级水 产三新工程项目,我站结合项目实施引进沙塘鳢苗 48 万尾,在水产 园区进行蟹池套养试验,试验面积 1579.2 亩,目前长势良好,据测 量差不多长到 15 公分左右,预计每亩产量 20 斤,亩增效 1000 元。 引进大规格胭脂鱼鱼种 1325 尾,在园区选择 350 亩面积进行蟹池套 养试验,目前已长到 25 公分左右,预计亩增效 300 元。引进罗氏沼 虾、南美白对虾、鲻鱼、泥鳅等品种试验养殖。2、扎实做好技术培训:全年共举

6、办各类培训 62 期,参训 2980 人次,其中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培训8 期,编写渔业科技入户信息专 刊 28 期,发放资料 7 万多份,发放报刊杂志 3 万多份,电台农业节 目 18 期。“三解三促”举办大型科技下乡活动 3 次,咨询人员达 350 人次,咨询内容涉及苗种质量、新品种养殖、病害防治、渔药使用及 河蟹销售等,同时利用支部结对共建,党员骨干社区行等活动,先后 到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芦荡村,支塘镇现代渔业精品园、凤泾村、 徐政村,古里镇李市村等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切实关心养殖户解决实 际问题。三围绕科研创新,积极争取项目今年新申报中标项目 6 个,到帐资金 159 万元,1、与省淡

7、水所 合作省级项目沙塘鳢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推广,项目资金70 万, 到账资金 49 万;2、与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农业部项目现代渔业 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资金50 万元,目前已完成合同签 订;3、与常熟大学科技园合作市级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 控系统,项目资金10 万,到账资金10万;4、省级项目常熟市水 生动物病害测报,项目资金 20万,到账资金20 万;5、省级项目常 熟市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项目资金30 万,到账资金30 万;6、 省科技项目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奖补资金 40 万,到账资金 40 万;7、市级项目水生动物疫病防治,项目资金10 万,到账资 金 10

8、万。四围绕疫病防控,加强病害监测 制定年度病害监测方案,重点加强主养品种虾蟹及四大伙鱼病害 发生流行规律的研究,突出对【一】二类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全 市设立 10 个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10 个水生动物病害监控点和 5 个 渔情信息采集点,每月3 次对测报点进行常规检测并报送测报信息, 全年完成监测 92 个样品任务,撰写六期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免 费开展门诊服务,全年接待技术咨询650人次,鱼病门诊144 人次, 检测病蟹、病鱼400 多只条,检测水样200多批次。五面对持续高温,应对措施有效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高温无雨天气,给水产养 殖带来严峻妨碍,我们积极应对灾害性

9、天气,及时提出养殖建议和生 产指导,保证了安全度夏,全年未发生重大水产生产安全事故。六围绕质量安全,加强投入品治理1、渔药连锁经营规范有序:3 月份与全市47 家渔药经营户签订 合法经营责任书和连锁销售合同,建立水产投入品可追溯制度,对入 常渔药厂商建立产品登记备案制度。3 月 22 日组织全市渔药经营户 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连锁治理,强化合同意识,提高业务知识,8月 2 日组织全市渔药经营户召开“渔药安全治理工作会议”,要求经营 户加强安全治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全年配合执法大队、兽医站组 织渔药检查12 次,共检查渔药门店29 家,未发明违规现象。2、“两中心”运行正常:作为沙家浜现代渔业产

10、业园的要紧功能 板块,“两中心”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新亮点,4 月 2 日作为苏州市城 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会现场考察点接待张家港、吴中区代表团。 11 月 18 日,全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推进工作会在常召开,并在物流中心 作为典型召开现场会。初步统计全年共接待省内外及周边县市参观考 察 43 批上千人次。4 月 22 日在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作“夯 实基础,强化服务,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建设水平”的典型交流,得到 省局领导的确信。物流中心全年组织各类渔药约600 吨,满足了养殖 需要。【三】2018 年工作重点一工作思路明年我站紧紧围绕渔业现代化建设,坚持生态优先,高效养殖的 方针,以建设现代渔业强

11、县为目标,以保障水产品安全和渔民持续增 收为首要任务,加快转变进展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完善 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内涵,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抗风险能 力和可持续进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进展,产品优质,农民增 收的现代渔业新格局。(二)工作目标1、接着推进锡太路沿线高效水产养殖带建设,示范带动全市水 产养殖生产转型升级。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支塘、古里精 品园建成水产投入品服务分中心并挂牌运行。2、全市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 3000 亩,进展循环水养殖面积500 亩,新增微孔增氧机200台套以上。3、全市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1 家,新增名优水产苗 种生产繁育基地

12、2 个。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年完成 500 个批次水产品药物 残留快速检测任务,选择2 家水产专业合作社试点实行市场准出制。5、加强病害测报工作,在全市设立 10 个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监 控点、5 个渔情信息采集点,完成 80 个样品监测任务,预防和操纵 全市水生动物疫病的发生。6、加强水产新品种引进与试验,推广沙塘鳢蟹池套养面积5000 亩,开展胭脂鱼、鲻鱼蟹池套养试验与示范。7、加强渔药连锁经营门店的治理,“两中心”全年完成组织各类 优质渔用药物 600 吨,从源头操纵水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逐步建立 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8、加强微孔增氧机智能操纵系统的研究、试验与推广,积极推

13、进智能渔业的进展。三工作措施1、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养殖模式。依照我市目前养殖现状,明 年应压缩河蟹养殖,放养量由原来800 只降为500 只左右,增加青虾 套养量,青虾种亩放20 斤增加到40斤,同时套养沙塘鳢、鳜鱼、胭 脂鱼及鲻鱼等品种,增加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小品种的养殖面积, 降低河蟹养殖产业风险。2、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生态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关键在池 塘,潜力也在池塘,为此要立足池塘,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一是 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引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带动,全面推动我 市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生产;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加强河蟹高效 生态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虾蟹混养高效养殖等标准

14、化养殖技术的 推广力度,达到进展渔业经济,保护渔业环境目的;三是切实抓好水 产投入品治理,大力推广安全优质的生物制剂,减少养殖废水排放。3、加快良种培育,扩大良种覆盖面。一要加大优质扣蟹、“太湖1 号”青虾、南美白对虾等苗种的繁育,良种覆盖率力争达到 90% 。二要加大沙塘鳢等新品种引推力度,积极为渔农民增收增效探究新模;三要开展有池塘“清道夫”美称的鲻鱼蟹池套养试验与示范。4、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工作,依照省局下达的目标任 务,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病害监测,了解和掌握水生动物病害 发生和进展趋势,及时出台具体应对措施,操纵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对现有 10 个病害测报点进行调整,依照区域、水系及养殖品种 科学设立测报点。5、加强项目的申报,积极向上争取经费,规范项目的实施与治 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按要求实施完成。6、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渔业进展。扩大水产医院服务覆 盖面,完善水产病害远程诊断网路,加强水质在线监测应用,强化水 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体系建设,初步形成集远程诊断、快速检测、在线 监测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加强增氧机智能操纵系统的 研究、试验、推广。2018 年12 月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