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587792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相关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所包括的文体有:消息(新闻)、游记、传记、回忆录、日记、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等。一、记叙文:1、 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 小说三要素A 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B 生动的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C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说明。(4)议论。(5)抒情。3、记叙的顺序有:(1)顺叙、(2)倒叙、(3)插叙(4)补叙。4、常见写

2、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5)对偶: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6)反问和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7)反复:作用:强调,加深读者印象。(8)引用:作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9)反语:作用:表达讽刺意味。(10)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11)对比手法作用

3、: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指出来)。(1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13)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4)欲扬先抑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1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5、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

4、象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6、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2)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7、记叙的线索有:(1)物线: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2)景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3)情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8、记叙文

5、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1)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2)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二、散文:1、散文分类:写人叙事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两类。写人叙事散文的特征是有人物,有事件;写景抒情散文的特征是描写自然景物。2、散文的总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指文章的材料内容,所谓“神”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主旨。3、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映(也叫衬托)、以物喻人、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三、 记叙文考试常用术语提供: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起全篇、小结上文、总结全文、为下文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下文情节、上下

6、句照应、与上文遥相呼应、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文采、突出文章主题、升华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

7、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

8、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多: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

9、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10、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5、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