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58622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通“殆”,大概B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疲惫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身体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娘家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总角之宴 身之察察B于嗟鸠兮 至于成立C信而见疑 慈父见背D靡不毕见 靡室劳矣3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相同的一项A淇则有岸,黑则有泮B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D乌鸟私情,居乞终养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

2、读(每小题3分,共9分)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其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它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重要物质输送线。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 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动,具有重大意义。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宋代以后漕运路线仍在变化和调整,漕粮的征集地区明确地指向以江南为主的南方地区,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对于南

3、方已处于经济上的依赖状态。其实,唐代杜牧便已称江淮漕运为“国命”;宋人则称“国家于漕事最重最急”;元人则认为漕粮为“元京军国之资”;明清之人则认为“漕运为国家命脉攸关”,“为一代之大政”等等。可见,宋代以后,漕运的政治意义不断得到强化。由于漕运长距离运输的空间特点,各王朝意识到漕运除了供食京师之外,还可发挥其调控与管理基层社会的功能,于是漕运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赈济、救助等领域。尤其是南漕北运之后,漕运线路趋长,朝廷逐渐认识到漕粮运输对于地方的调控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地利用漕粮征派、运输来进行社会制衡,使漕运在经济功能之外也成为王朝用作区域社会调控的政治手段。尤其是清代政府充分发挥漕运及其线

4、路的流动意义,在不增加物资、运输等成本的情况下,广泛发挥漕运的社会功能,重点解决运河一线、长江中下游、直隶地区等重要区域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兼顾周边或确需急救的其他区域。漕运客观上还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所谓的运河经济带,主要是指运河水道承载漕粮运输的同时,沟通巨量的南北物资交流,不断促发更多的经济活动与联系,连接更多的区域、市镇、物资、行业与人群,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流动状态的、具有发散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运河经济带的作用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机并最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总之,自秦至清,漕运线路持续变动,漕运的区域指

5、向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的变动,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漕运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漕运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的意义广泛而持久,但就总体而言,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选自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连接着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王朝权力中心如果离开它就无法生存和运行。B漕运线路方向在空间上有过多次变化,但漕粮征集地区始终指向南方经济发达地区。C漕运是一种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也是政治中心借以控制经济重心区域的重要途径。D漕运除了供食京师,还被各王朝有意识地运用于赈济、

6、救助、建设运河经济带等方面。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通过梳理历代漕运的空间变化过程,揭示了这种变化对于古代 王朝的意义。B第段引用时人的论述,意在说明宋代以后朝廷对南方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第段主要论述封建王朝如何利用漕运对社会进行调控管理、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漕运空间变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时期的漕运线路变为东南、西北方向,说明当时中国东南地区经济日益繁荣。B在充分利用漕运长距离运输及流动性特点、发挥其社会功能方面,清代政府做得最好。C运河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及其巨大的发散和辐射作

7、用,都与漕运的发展密切相关。D线路的变动和漕运空间指向的变化,使得漕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越来越突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死亡地带可可里城堡处于盟军严密的包围中。德军在城堡周围构 筑了坚实的工事,敌我双方对峙着。盟军作战部下达了总攻的部署和命令。爱尔逊上尉的尖刀排负责从侧翼穿插雷区进攻城堡的敌人前沿指挥所。午时的阳光像火一般烧烤着大地。爱尔逊和战士们隐伏在乱石草丛中,等待总攻的信号。城堡四周一片寂静,敌人或许没料到死神正悄悄逼近他们。爱尔逊看看手表,离总攻时间不到20分钟,他再次端起望远镜,观察他们即将通过的地带。这是一片开阔地,长满野草,

8、草叶间开着小花。开阔地向北百米,是一片白桦林。透过树林能看见一道土坡。这道土坡就是德军号称“死亡地带”的雷区。它是尖刀排进攻的第一障碍。总攻 一开始,盟军的炮火将轰击这里,然后,爱尔逊带领战士们立刻冲过去。土坡与一片乱石岗相连。通过望远镜,爱尔逊清晰地看到乱石岗边缘的铁丝网、嘹望楼和零散的敌军在活动。突然,爱尔逊的神色凝重起来,整个人定格一般僵住。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一个穿着花边裙的金发小女孩,追逐着一只彩色蝴蝶,忘乎所以地跑过乱石岗,朝雷区跑去。爱尔逊的心揪得紧紧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年仅7岁的女儿在珍珠港轰炸中丧生时的情景。“她不该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爱尔逊想,“怎么办?呜枪示警?那

9、岂不暴露了我军的军事行动?这是纪律绝不允许的。”小女孩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正在滑入死亡的陷阱,依然轻盈地向雷区逼近。来不及了!不能就这样看着她被夺去生命!爱尔逊掉头对身边的少尉杰克说:“这里交给你了。我去救那个女孩。”“长官,这严重违反了纪律!要上军事法庭的!”杰克说。“如果上帝还让我活到那天,我愿意!”他飞快卸下望远镜,迅疾跃出掩体,向女孩方向跑去。爱尔逊很快通过草地,穿过白桦林,来到雷区边缘。凭借着一个老战士的经验,他仔细观察着眼前的道路,分辨哪里有地雷存在的可能。这里埋下了无数的地雷,稍有不慎,地雷便会将他送上天国。更重要的是,这次军事行动因为他的怜悯可能遭到惨重的打击。但他别无选择了,他必

10、须穿越雷区。他穿过了死亡之地,接近了小女孩。女孩已经发现了他。她没有被这个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陌生的面孔吓住,而是安静地看着他。爱尔逊压低声调,柔和地招呼她:“哦,小宝贝,不要动!站在那,好吗!”小女孩不明白这个陌生人说的话。她认为他在和自己玩游戏,欢笑着朝爱尔逊走过来。眼看她走出了乱石岗,正踏进雷区,爱尔逊急忙拔出手枪对着她,喝道:“天使,不要动!”小女孩惊恐地望着面前这个人,哭起来。趁这工夫,爱尔逊奔到了她的身边。他轻轻抱住女孩,说:“别哭了,叔叔带你回家。”他抚摩着她的头,同时注视着敌人方向的动静。“孩子怎么办?”爱尔逊犹豫了片刻后,他决定带着孩子重返雷区。这确实是个奇迹!爱尔逊往返通过

11、雷区而没有触雷。也许冥冥之中,上帝行使了他爱的伟大力量。但幸运之神没有伴随爱尔逊到最后。敌人发现了他。当他穿过白桦林,踏上草地时,嘹望楼上的重机枪子弹就追上了他。他感到身上一丝刺痛的同时便扑倒在地,丧失了知觉:也就在同时,盟军总攻的炮声响了。战士们接应了爱尔逊,他与死神交臂后活了下来。爱尔逊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理由是:爱尔逊上尉在重大的军事行动前,感情用事,致使军事行动受到严重失利之威胁。同时,他的仁爱之心与珍视生命的情感符合人类共同的美好心愿,因而减轻罪过,予以削去军籍的处罚。爱尔逊回到了家乡后,许多母亲来信赞美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冒险行为去挽救一个小生命:“那是作为人的最大价值,

12、尊敬的爱尔逊先生,其意义远胜于一场战争中正义的屠宰。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将会感谢您,仁慈的上帝也将会为您而注目!”英国女王在致爱尔逊的信中这样写道。(选自小小说月刊2011年第10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尔逊冒着舍弃生命和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去救助一个小女孩,他身上既体现了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更体现了珍惜和保护生命的美德。B小说前几段对战争环境的叙写,渲染了总攻开始前的紧张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情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了铺垫。C自己的小女儿被战争夺去了生命,爱尔逊推己及人,眼前险境中的小女孩让他格外揪心,这是促使他义无反顾救助

13、小女孩的重要动因。D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中,爱尔逊两次通过雷区竟然都没有触雷,这一情节形象地启示人们,冥冥之中爱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战争和死亡。8从全文来看,小说最后两段有哪些作用?(5分)9这篇小说的另一个题目是“爱尔逊上尉的决定”。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你的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8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区区3名。否则即便有人

14、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带来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仅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而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缺口不小,“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北京晨报)材料二:毋庸讳

15、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我国的医学院校自19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l,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生每日 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师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患儿家长在“排队8小时”的过程中积累的烦躁情绪常常会在“看病3分钟”时爆发出来,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职业风险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