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58328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 适用范围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2.设备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1.2.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锤的质量

2、(kg)10.00.263.50.51201落距(cm)5027621002探头直径(mm)401741741锥角()602602602探杆直径(mm)251425050602.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3.现场检测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3.3每贯入1

3、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63.5、N120)。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贯入15cm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3.6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 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3.7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3.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表A.0.2的格式进

4、行记录。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1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 4.2对于每个检测孔,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宜绘制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表。 4.3应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数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4.4 单位工程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应根据各检测孔的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按附录B的计算方法确定。统计同一土层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应根据动力触探锤击数沿深度的分布趋势结合岩土工程勘探资料进行土层划分。 4.5 地基土的岩状、处理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可根据

5、单位工程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变异系数进行评价。处理土地基的出口效果宜根据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4.6当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际锤击数评价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施工质量时,宜仅对单个增强体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 4.7可参照表4.7.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表4.7.1 N10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105101520253035404550一般黏性土地基5070100140180220260300340380黏性素填土地基60809511012013014015016017

6、0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708090100110125140150160 4.8可参照表4.8.1,根据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表4.8.1,N6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63.2345678910111213141516一般黏性土120150180210240265290320350375400425450475500中砂、粗砂土地基80120160200240280320360400440480520560600640粉土、粉细砂土地基751001251501752002252504.9可参照表4.9.1表4.9.6,根据重型嚯

7、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评价黏性土状态、砂石密实度、碎石土(桩)密实度和推定碎石地基承载特征值。表4.9.1黏性土状态N63.5分类N63.5N63.51.51.5N63.533 N63.57.57.5 N63.510N63.510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塑表4.9.2砂石密实度按N63.5分类N63.5密实度N63.5密实度N63.55松散10 N63.520中密5N63.510稍密N63.520密实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者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表4.9.4碎石桩密度按N63.5分类N

8、63.5N63.544N63.555N63.57N63.57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表4.9.5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N120密实度N120密实度N1203松散11N12014密度3N1206稍密N12014很密6N12011中密表4.9.6碎石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密实度土的形状稍密中密密实卵石3005005008008001000碎石200400400700700900圆砾200300300500500700角砾150200200400400600 4.10换填地基、预压处理地基,强夯处理地基、不加料振冲加密地基处理地基可参照4.7和4.8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11检测报告除应包括3.7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图;2.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3.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4.提供地基(土)密实度和承载力特征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