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582898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它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篇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注目。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

2、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集中安次小语人的智慧,尤其是一线教师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把“概念圈”的教学理念引入单元导读课,并贯穿单元整组教学之中;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外国名篇名著”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引领他们向前;并力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体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特点,这也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谜团。希

3、望安次小语的设计会对诸位同仁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本单元用9课时完成: 第1课时单元感知部分(导语+整组浏览) 第24课时体验学习第一部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 在人间) 第5课时体验学习第二部分 (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69课时整体提升部分 (口语交际+习作部分+单元总结课) 单元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4、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会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4、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人生。 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3、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读课(!课时) 1、用趣味语文中的“巧问妙答”这个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部分外国作家或作品的相关图片,视觉冲击仍旨在激趣。 3、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 4、出示学习表格,浏览整单元内容,小组合作填写。 要求: 浏览四篇课例,填写表格的相关内容。(黑体是必填部分) 浏览回顾拓展四的相关内容继续填充

5、表格。交流读过、听过的外国名篇名著,继续完善表格。 利用表格的形式,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把获取的相关信息加以整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在“外国名篇名著”主题下形成一个“圈”,统领整个单元的内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圈子会逐渐扩大,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份表格将记录下学生阅读的点滴收获、作者观点与学生思考的碰撞以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足迹。(表格中内容较多的,可以粘贴或另附纸)二、体验学习第一部分(24课时) 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整合在一起,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九岁的凡卡”都是孩子、命运是同样的悲惨,基调都是“苦”,连他们的“乐”也一样都揉着心酸

6、,而安徒生和契珂夫又用不一样的手法(虚实结合,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表达着一样的同情与怜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在比较中体会人物的苦与乐,在比较中品悟写作方法,在比较中感受自己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对比,体会人物的“苦”与“乐”及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激发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第2课时1、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抓住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人物的命运。第3课时1、抓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人物的命运。2、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人物的苦与乐,相机指导朗读。3

7、、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第4课时1、结合课后题,品味文章的表达方法。2、出示高尔基的在人间,阅读比较。3、推荐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安徒生童话。三、体验学习第二部分(5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利用“连接语”由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引出两部外国长篇作品。并以提示为导向,先阅读整部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再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说说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填充自己的表格(摘录精彩句段,写心得体会)。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阅读体会”,“文中的插图”,“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的欲望。汤姆索亚历险记结合表格要求,可放在课下自学,总结课时交流阅读收

8、获。四、实践交流,整体提升部分(68课时)第6课时: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编排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二是借助这样一次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本领。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2、谈话激趣,引出话题。3、围绕话题,拓展思路。(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和灾难,我们应如何应对?)4、相机引导,深入交流。 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这个40分钟,一定不可以省,这是语文的实践,是读向写的过度,是读的升华,是写的铺垫。第7课时:

9、习作 “学会生存”是本次习作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1、结合口语交际提出习作要求,突出两个题目虽题材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学会生存”。2、学生列提纲,完成习作。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写作遇到困难或某个地方需要疏通的学生及时指导,学生会豁然开朗,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时机。第8课时:习作评议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联想自然、感情真实。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第9课时:单元总结课1、检测词语,日积月累语句。2、交流表格,回顾课例及表达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做好书推荐。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推荐,简述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