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57858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8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颐和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颐和园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颐和园教学设计18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写导游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2、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教学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写导游词。2、在欣赏、品读语言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板书课题二、再读课文,感受风景美1、课件出示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的风光,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时机去细细游赏。2、请学生自由读读这两句话,

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这两句话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3、师小结:这两句话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构造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常用到的一种写作方法。4、哪些风光表现了颐和园美丽?根据学生答复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5、师:如今,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到长廊去看看吧。三、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一感受长廊的美1、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完成学习:1这局部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了什么? 2我认为长廊美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3美的风光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我认为哪句话写得好,好在它表达了长廊的什么美。4、我

3、要美美地读一读。5、我还会背上两句。2、指名汇报学习成果: 1指名交流第1小题。2交流第2小题,师可适当点拨,如:一眼望不到头,颜色艳丽 3交流句子,同时指导朗读。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颜色艳丽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详细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望不到尽头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图案丰富、图案奇特抓住“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练习说话:有的画着,有的画着,有的画着 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风景优美长廊上游

4、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5、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6、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二小组合作学习,感受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1、万寿山、昆明湖的美又表达在哪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按照刚刚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它们的美吧。2、出示小组学习清单:1学习小组选择第3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2这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风光美丽?在小组内说一说。3、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4、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先齐读本组选择的段落,再

5、交流句子。选择同样内容的小组还可以进展补充1第3自然段,抓住“八角宝塔形” 感受佛香阁的造型奇特,抓住“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感受到佛香阁、排云殿的华美。2第4自然段抓住比喻句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体会“滑”字为何用得好。3第5自然段主要抓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感受。5、感情朗读。6、师小结: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风光,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时机去细细游赏”。四、课堂练笔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每天都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来参观,那你愿意当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吗? 1写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 旅行社的导游,今天就由我来带着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

6、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可以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妙的光阴。请大家随着我走。 2根据自己写的导游词做小导游。五、情感升华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告诉大家:“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光,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时机去细细游赏”(生)。让我们向全世界的人民发出邀请:“颐和园欢送您!”生3 板书设计:18 颐和园美丽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说也说不尽18 颐和园 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屹立 远眺 雕刻 狮子 掩映 佛香阁 琉璃瓦 ”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流程】18颐和园“问题发现生

7、成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说训练:描写颐和园的诗句: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爱新觉罗.傅杰 2.学生背诵积累。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预习检测,组间展评 1.出示生字新词:屹立 远眺 画舫 大殿 建筑长廊 柱子 栽满 葱郁 朱红几乎 堤岸 雕刻 狮子 掩映佛香阁 琉璃瓦 颐和园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隐隐约约教学设计2.小组合作,自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说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说课文的表达顺序。三、合作探究,生成问题1.小组内交流各自预习时提出的问题,选择1-2个值得共同研究的问题,作为小组生成

8、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2.小组合作交流,生成问题。四、梳理问题 拓展提升1.师生共同梳理小组提出的问题,选择1-2个值得共同研究的问题,作为班级共同问题。2.学生根据生成的班级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准备展讲汇报五、拓展延伸 提升意义 18颐和园“问题解决展示课”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复习回忆听说训练:描写颐和园的诗句: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爱新觉罗.傅杰二、预习检测 组间展评 屹立 远眺 画舫 大殿 建筑长廊 柱子 栽满 葱郁 朱红几乎 堤岸 雕刻 狮子 掩映佛香阁 琉璃瓦 颐和园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隐隐约约三、创设情境 复习回忆 我会默

9、写四、呈现问题,合作探究1.颐和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结合详细的描写说一说。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2.“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为什么用“滑”字,而不用“划”?五、展示对话,标准指导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

10、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光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六、总结提升,优化提炼 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七、拓展延伸,提升意义小小导游在行动: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对长城的理解,写一篇导游词。教后小记:颐和园 第一课时【教案】一、读课题,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

11、读课题。1、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个“颐”字,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师板书右边与“巨”的区别)2、这个颐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字的解释:1、面颊;2、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谁在这里调养身心?慈禧太后、皇帝同学们课前理解了有关颐和园的介绍,都知道了它是清代皇家的后花园,大家再看看课题,你认为当时的皇家给这个花园取名为“颐和园”除了有想在这里调养身心之外还有什么愿望在里面?希望天下太和3、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4、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年又遭到

12、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风光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又理解了这么多有关颐和园的信息,你又想怎么读课题?5、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理解文章构造和课文内容。一检查预习情况。同学们,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借助拼音预习课文,如今让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评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想,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出示视频朗读2、汇报

13、。师随机板书。3、同学们听得真专注,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呢?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这些句子。4、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构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汇报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课件出示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A、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师随及用箭头板书作者参观道路这些句子说明了作者的参观顺序,连起来能表达一个完好的意思 B、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读这些句子,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2如今老师再把文章

14、的首尾段加到这段话中,老师请一位为大家读一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出示包含首尾段的文字3、学生自读,汇报。4、师再次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夸颐和园,中间局部按照参观顺序详细描写了颐和园中的景物,这种写法又是我们这学期经常接触到的“总分总”的构造形式。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指着大屏幕同学们,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如今,我们就来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

15、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一“游赏”长廊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参加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老师在原文的根底上加了一些短语,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读,我读括号中的内容,同学们读其余局部,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生汇报。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欣赏长廊的。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