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57736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楚雄市三街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三街镇畜牧兽医站 周吉春供稿)一、基本情况上新房村委会有农户603户26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03人,为推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全面统筹协调,依托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加入到肉牛养殖畜牧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大胆闯出一条“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及其肉牛养殖基地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吸收全村群众121户为合作社社员,带动家庭分散养

2、殖肉牛存栏达620头,年出栏160头以上,实现社员养牛收入96万元,户均养殖业收入1万元以上,占该村经济总收入的25%。同时,通过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发展,带动全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户均2000至3000元的稳定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3万元以上。肉牛养殖扶贫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该村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继烤烟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二、主要做法(一)支部统领,为肉牛养殖产业扶贫“筑巢引凤”1.支部引领发展。上新房村委会地形地势险竣,地无“三尺平”,农户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等传统山地经济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户持续增收困难。“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镇党委政府以

3、抓党建助脱贫为抓手,致力于加强该村党组织建设,配强该村党总支书记,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总支书记何兰山为带头人的村两委,认真研究分析,主动积极作为,提出依托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大力引导发展肉牛养殖的产业发展路子,按照“支部引领、部门服务、专家指导、干群联动”的原则,坚持以良种繁育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与振兴措施,使全村肉牛养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抢抓政策机遇。该村紧紧抓住省、州、市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把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战略举措来谋划,制定上新房村草牧

4、业发展计划,跟进土地流转、主体培育、贷款融资等政策措施,步步为“赢”。3.加大资金整合。村党总支依托注册成立的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多方筹措整合产业发展资金近120万元,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20万元,脱贫攻坚挂包单位对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28万元,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万元,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投资入股资金40万元,流转土地70亩,自然草山600亩,配套建设标准化牛圈、羊厩、饲料加工设备、防疫、办公、生活等设施10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当前已养殖肉牛80余头,形成“示范创建”与“辐射带动”,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发展肉牛养殖,转变传统畜禽生产方式,增加养殖收入。(二)创新经营,

5、激发肉牛扶贫产业发展内生动力1.创新畜牧业经营主体。肉牛养殖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群众不敢养、不愿养、不想养较为普遍。上新房村另辟蹊径,引入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张龙发入股并带头经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模式,示范引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合力。2.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经营管理采取“基地统一管理、家庭分散养殖”模式,为社员提供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人工种草、桔秆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努力将社员培养和造就成技术硬、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了

6、贫困户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技术、经验、市场问题,激发了贫困户依靠养殖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合作社养殖基地在组织农民、贫困户参与经营管理中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3.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既要考虑参与投资方的效益最大化,也要考虑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经充分论证协商,最终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书,探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项目,由上新房村委会和全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第三方投资人张龙发共同出资经营,协议方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作项目承担各自责任。合作社养殖基地项目销售收入首先提取10%作为基地发展资金,销售

7、收入的剩余部分由第三方投资人按70%比例分成(含饲养管理成本),村委会和贫困户按30%比例分成。村委会和贫困户所得分成再按村委会4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其余60%全部分给全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创新产品销售方式。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上新房村委会星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电子商务平台-楚雄山老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互联网,开辟产业发展肉牛养殖网上销售渠道,提高肉牛养殖销售组织化程度,不仅打消了社员“牛多销售难”的养殖顾虑,还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将群众生产的畜牧产品与市场充分对接,力争效益最大化。(三)科学发展,确保肉牛扶贫产业长效可持续1.抓好科技推广应用。一是

8、强化养殖实用技术培训,镇政府积极邀请楚雄市畜牧兽医局专业技术人员从优质肉牛养殖、疫病防控、人工种草、桔秆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等方面对该村合作社社员进行重点培训,努力提升社员的养殖、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合作社还培养了一名畜牧科技服务人员,专门为合作社肉牛健康养殖保驾护航。二是加强肉牛冻精改良站点管理,组织现有4个冻精改良点的从业人员和其他有发展意愿的村兽医共10人参加楚雄州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培训,规范和提升改良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冻精改良受胎率,为肉牛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良种支持。三是强化标准化生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畜禽圈舍改建进行资金扶持,按改造2000元/户,新建3000元/户进行补助,鼓励

9、、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圈舍,以改善贫困户肉牛产业发展基础,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2.推进肉牛养殖绿色发展。一是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和退耕还草项目,坚持生态优先,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发展人工种草,建设标准化畜厩,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上新房村享受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农户524户,补贴草原面积1.5万亩,每年补助资金6.25万元。实施退耕还草项目260亩。二是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2017年以来上新房村积极实施粮改饲项目,种植青贮玉米100亩,收储全株玉米300吨,走“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路子,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保障有效供给的同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种养效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