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576779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画【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1.出示插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 读一读。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小组共学生字词。2.展示汇报: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注意提醒读音。汇报本组识记生字的办法。3.师生点评,互相补充,总结识字方法。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1)出示:远、近、

3、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 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来记?(4)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5)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字。课间操“说反话”。 4. 复习巩固。(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

4、。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 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请学生“开

5、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2.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3. 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 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 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

6、特点。画中描述:生活所见: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4. 熟读成诵。(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

7、,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 大小 多少教学目标: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 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 和鸟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小、少”等 5 个生字和竖折折钩 1 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

8、、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二、明确课时目标三、图文结合,识字认字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认读“黄、牛、只、猫”。(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提示:“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

9、(方法如上)(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偏旁归类法: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关。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熟字加偏旁。如,“猫、边、鸭、苹、杏、桃”。 事物归类。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反义词。如,“多少”。 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多:多少、众多

10、、大多 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牛、黄色、黄金 边:边上、水边、天边 果:苹果、果树、果子 桃:桃树、桃花、桃子三、再读儿歌,感知内容。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四、书写指导“小、少、牛”本课要写的 5 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 4 个独体字,先让学生观察这 4 个独体字 的共同之处,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竖钩,从而领会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小”和“少”字形接近,指导观察、比较。“小”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 左点比右点略低。“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 住整个字。教师示范书

11、写,学生书空后进行描红、练习书写。书写反馈,投影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议。四、总结课时学习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师生接读句子。二、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 读 , 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三、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1.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里 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1)学习第1、3小节。(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

12、节)(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4)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5)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果大大的”,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再配上动作,读 一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流。)2.比多少。(1)学习第2、4小节。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

13、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怎样才是“一群”?“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 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 桃,理解“堆”的意思,再拓展说说生活中看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颗”,则可让学生 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一颗葡萄,直观感受“颗”的意思 和适用对象。(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4)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流。)4.认识反义词。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

14、(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5.熟读成诵。同桌互读、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朗读时,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 ),一个( ),一头( ),一只( ),学生看图补充背诵; 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四、书写指导“果、鸟”“果”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 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 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教师示范竖折折钩:教师可用一段铁 丝折出“竖折折钩”, 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 笔连成的。书写示

15、范 时,起笔时稍重,每 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 下, 最后收笔微顿, 再出钩。五、实践活动1. 量词大集合。课后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认一 认。如“一个人”,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2.“我来编一编”。模仿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教学板书:教学反思8. 小书包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 竹字头 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 5 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第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