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57541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历史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1 岳麓版必修1导入: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展示古代希腊地图)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xx前1200) (师):古希腊大致以今天的希腊半岛为中心,希腊半岛是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它的南部又形成另一个半岛伯奔尼撒半岛;另外还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

2、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它最初的源头就是爱琴文明。(展示爱琴文明地图)(师):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地区及其周围的青铜时代文化,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在爱琴文明衰亡之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古希腊陷入了沉寂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时代”。这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爱琴文明一无所知,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些记载中,并没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直到19世纪后期,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所认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谢里

3、曼和亚瑟伊文思。(下一页)美籍德国人谢里曼自小就熟读荷马史诗,狂热地迷恋里面所描写的神话故事和人物,他认为特洛伊战争是真实的,成年经商致富后,开始了自费寻找特洛伊的艰难历程。在19世纪70年代,他发现了特洛伊古城,后来又发掘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这也就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发现。那么,迈锡尼之前的爱琴文明又是怎样的呢?(下一页)20世纪初的时候,英国古文字学家亚瑟伊文思发掘出克里特岛上传说中的米诺斯宫部分遗址,使得克里特文明重见天日。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和“黑暗时代”的大概历史过程:(箭头)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源于古代希腊神话中之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名字)。

4、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和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约公元前3千纪末出现了青铜文化,公元前第2千纪初产生了欧洲最早的,以克诺索斯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克诺索斯位于克里特岛北部,这里最早的宫殿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兴建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点内。公元前1400年左右,古希腊人的一支入侵克里特,宫殿遭到人为破坏。从这时起希腊人成了克里特岛的主宰,并逐渐与当地原住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也随之结束。迈锡尼文明:分布于希腊大陆及爱琴海诸岛。因当时希腊最强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儿得名。约公元前xx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史记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

5、文明。根据罗马史诗的即在以及其他传说,以迈锡尼国王为首的希腊诸邦军队曾与位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进行长达十年的战争。特洛伊战争以特洛伊的毁灭为结束,但得胜的希腊联军也是疲惫不堪,国力始终未见恢复,难以应付日后各方面的更为严重的挑战。特洛伊战争的历史后果是使战争双方两败俱伤,特洛伊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也在公元前12世纪,由于另一支希腊人的入侵,最终走向衰亡。(下一页)这支希腊人毁灭迈锡尼各国之后并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希腊的文明传统断绝了将近三百年。在此期间希腊各地又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但是希腊人也带来了积极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铁的使用,因此,“黑暗时代”的希腊处在一个既有落后倒退又孕育着巨大前进可能性的

6、阶段。反映它的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因而又成为“荷马时代”。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了解下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内容(下一页)文字:左图是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 至今尚未解读;右图是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是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现存的线形文字B的材料绝大多是都是王室经济文书,对政治历史揭示不多,却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下一页)建筑:左上角的是米诺斯王宫复原图。米诺斯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

7、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来自这座王宫。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被喻为“迷宫”,王宫装饰优美雅致,相连之间有浴室和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考古发现的里特文明注重灵巧透逸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克里特岛上的宫殿都没有任何防御设施,没有城墙。这种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予以解释。右下角的图片是迈锡尼遗址迈锡尼古城复原图。它的城墙是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

8、室建筑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下一页)迈锡尼的城墙大门上方有著名的“狮子”浮雕装饰,后称“狮子门”,实际上面的两个动物并非狮子,而是狮身鹫首的怪物。鹫,是一种猛禽,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也称“雕”。这种狮身鹫首的浮雕正突显了希腊人好勇斗狠的精神。(下一页)壁画:米诺斯王宫的壁画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让人叹为观止。壁画的典型人物,有“祭司”、“宫女”、“持瓶行进者”、“贵族妇女”等等,除了人物之外,还大量的描绘了花卉、动物,如海豚戏水的壁画。观看他们的壁画,我们得知克里特人的衣着很讲究;从他们无忧无虑的神情,我们可推知他们的生活很富裕。此外,他们还常

9、常参加宴会和游乐,无拘无束,悠哉游哉!(下一页)这幅是迈锡尼的石雕,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知这幅石雕主要描写的是迈锡尼时期军事战争的一些片段,下面就请大家思考:与克里特文明的壁画对比,想想迈锡尼文明有什么特点?(生):迈锡尼文明好战尚武(师):迈锡尼的这种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生):社会关系紧张,战争比较多(师):对,同学回答的很准确,社会关系紧张,战争比较多,使迈锡尼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终在特洛伊后走向衰亡,战争导致了爱琴文明的毁灭(箭头)二、古希腊城邦和殖民运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师):爱琴文明毁灭之后是300的“黑暗时代”,但人类历史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黑

10、暗中的,短暂的沉寂在等待着伟大的复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其表现是什么?(生):众多城邦的发展。(师):那什么是城邦呢?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出示地图)(下一页)问题:结合地图和材料,同学们可以发现希腊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地小山多,没有大河流域,也缺少开阔的平原;土地贫瘠,由于山峦和海洋的阻隔,不同地区的希腊人被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小岛或山谷中,形成众多小国。)(箭头)(师):通过同学对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的总结,简单的概括为十二个字“山地多、平地少、大河无、靠海洋”要知道希腊文明其实也像其他古

11、代文明那样,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但由于山地占到大概只有80%,耕地仅有20%左右,因此人口和土地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这就迫使希腊人向外扩展而希腊港湾众多,海岸线长,给它带来了发达的航海业和造船业,这就为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提供了条件。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在海外贸易的利益驱使下,他们殖民活动也在不断的扩展。(出示图片海外殖民链接)通过小字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希腊的殖民运动的高潮大概出现在公元前8前6史记,范围已经变不到整个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最终形成了多中心的古希腊世界。不过这里同学要特别注意我们这里所讲到的希腊殖民运动与近代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殖民地统治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希腊的殖民扩张只

12、是指希腊民族定居范围和希腊文明圈的扩大,希腊殖民城邦和其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方面基本平等,但近代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却不完全相同,宗主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两种殖民运动相混淆。(箭头)通过对希腊殖民运动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它最初产生就是由于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通过殖民运动,地域得到了扩大,这对矛盾也就得到了缓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满足了他们的利益需求,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但最重要的还是希腊人从东方吸收字母、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功,扩大了他们的眼界,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三

13、、古希腊的城邦政体(师):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明,在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城邦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小国寡民这点,我们可以小字部分了解到,例如斯巴的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在人口方面斯巴达的人口约40万,而其他一些小邦也不过一两万。那么他们又采用什么政体对其城邦进行有效的统治的呢?不过在学习希腊城邦政体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希腊城邦的公民是怎样的?所谓城邦公民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规定从小字部分可以得知,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卑

14、自备武装服兵役。不过从城邦公民的定义和小字部分来看,它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公民家庭的妇女仅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假如我们生活在城邦之中,当然希望自己是以公民的身份生活在其中。既然拥有公民的身份,为了一直保持公民的身份,自然会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这是因为国家被其他城邦兼并,就意味着可能沦为外邦人甚至是奴隶,丧失原本的公民身份,那么公民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也会随着丧失。正因为如此,城邦制度巩固以后,很难出现大邦吞并小邦的现象,一来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岛上的山脉、海洋把希腊人分割在孤立的小岛中,二来正是由于公民的存在和他们的权利对于各邦的独立有重要的意义。由此我

15、们可以看到希腊城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为了保持城邦的独立,公民集体联合起来壮大力量以保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前面我们有提过政体这一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和文字阅读框中的内容,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希腊城邦都采用了什么政体对其城邦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呢?(生):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师):看来同学看书很仔细,回答的很正确。 在同学阅读文字阅读框中的内容时,是否遇见到“公民大会”这一词?(生):有(师):“公民大会”这一词,可能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到,那好这里老师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公民大会起源于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当时称人民大会。由王或议事会召集,全体成年男子(战时全体战士)参加,讨论、决定部落各项重大问题。但公民大会在不同的政体中,权利的大小也有所不同。下面同学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简单概括下在五种政体中的权利分配是怎样的?(出示表格政体类型链接)(生):(师):(帮忙总结概括)君主制是君主终身世袭,独掌大权,但形式上保留公民大会;贵族制是由少数贵族集体领导,公民大会的权利虽有所提升寡头制是由极少数贵族领导,公民大会的权利处于次要地位;僭主制,依靠武力或非法手段夺权的个人统治,无视公民大会,僭主的形式随根源于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