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57079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文学一、根本知识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出色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大方,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开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之杰。2、*七子:指东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桢成就最高。3、*风骨:是对*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大方悲凉,语言

2、刚健爽朗。后人把*诗歌的成就称为“*风骨。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阔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2、阅读作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赠白马王彪、杂诗仆夫早俨驾、求自试表、洛神赋,*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诸葛亮

3、出师表。三、思考与练习1、*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和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大方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风骨。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大方、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

4、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发奋的精神,后期诗歌大方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说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

5、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对抗迫害的精神。第二章正始文学一、根本知识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剧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

6、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嵇康赠秀才入军良马既闲、息徒兰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一日复一日。2、阅读作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三、思考与练习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参考答案: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挖苦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

7、旨渊放,归趣难求。第三章两晋文学一、根本知识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载、*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美,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2、三*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载、*协、*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出色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美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

8、人称“左思风力。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陆机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左思咏史弱

9、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2、阅读作品*华情诗清风动帷帘,*协杂诗秋夜凉风起,*琨重赠卢谌,孙绰秋日。三、思考与练习1、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参考答案: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风骨。代表作家即“三*二陆两潘一左。2、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参考答案: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0、将咏史与咏怀更严密地结合起来;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第四章陶渊明一、根本知识1、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二、主要作家、作

11、品1、精读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移居春秋多佳日、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桃花源记。2、阅读作品陶渊明咏荆轲、形影神三首、杂诗忆我少壮时白日沦西阿、移居昔欲居南村、饮酒少年罕人事、归去来兮辞。 三、思考与练习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风光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局部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局部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局部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渊明

12、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划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表

13、达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大方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3、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开展做出了出色奉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开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

14、、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构造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第五章南朝诗歌一、根本知识1、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3、

15、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风格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