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评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56935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度量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角的度量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角的度量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角的度量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度量评课稿9月18号听了听了杨伟讲的直线、射线和角和刘艳妮老 师讲的角的度量两节课。两位老师的课让我觉得课堂不仅是 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 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 激情, 这两堂课都很成功,给我的教学留下了许多启示。先谈谈杨老师的这节课:、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 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老师就以谜语引入,紧紧地抓住了 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让学生感到很 新奇。但是杨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质疑,

2、我觉得这里老师可以 这样设计:先让学生猜一猜都是什么,如若学生不知道,问学生 想不想知道?那么学习了这节课你就知道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激 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建构新知识。杨伟教师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也纵向考虑了新旧知 识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的整合性.复习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如直线、射线是在学习了线段后进行的。本节课,老师就先组织学生 在复习旧知“线段”后,进而引出直线和射线。又如学习了了直 线和射线后再引出角的概念,不仅为新知识打下铺垫,而且也促进了概念的形成。对杨老师的这节课我提几点建议:1、没有及时的出示学习目标,及时的指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如认识角时,老师只是让学生

3、自学课本,而没有说要自学什么。这里老师可以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有目标地根据自学提 示学习课本知识,知道怎样学,学什么。2、数学教师也应注意语言的更准确性以及评价语言的丰 富。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需要老师及时地表扬和 鼓励,来激起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这一点杨老师做的有些欠佳。3、教学射线时,老师说射线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我觉得 这种说法有些欠妥,直线才应该像孙悟空的金箍棒。4、学生的错误也是比较好的教学资源,老师还应善于倾听学生的错因。才能更有利于帮助问题的解决。再说说刘艳妮老师的这节课,刘老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 排,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 实践活动

4、,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与交 流,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的火花,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生命的 气息和情趣.一、导课自然、直奔主题。上课伊始,老师就由前面学过的角的认识引入本节所要学习 的内容角的度量,直入主题,比较自然。二、灵活处理教材,教法学法应用得当。教学时通过质疑 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 时采用分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让所有 的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学习,共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 学习数学。认识量角器时,老师先让学生拿出量角器,自己观察你发现 了什么,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基本说出了量

5、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老师再相机补充,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再如学习使用量角器时,老师先出示练习卡,让学生自己量 一量,并说说你是怎样量的,最后老师再引导或指导学生学习量 角器的使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四、注重自主探究,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得到发展。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教师 出示了两个大小类似的角A和角B时,教师让他们才猜猜哪个角大? 这时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冲突这时有的学生说角A大:;有的同学说 角B大,教师再次追问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能想出验证的好办法 吗?这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

6、,发挥他们 丰富的现象力,开动起智慧的小脑筋,而后通过各种学习,让学生 在尝试中发现、在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 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五、刘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中年级孩子的口味.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 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更加注意了数学语言等方面一些细微的地 方。而且这些情境也确实有效,可行的.对刘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一点建议: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 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 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认为在本课中是 否可再充实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量角问题,。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 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