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56725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P12水体富营养化:富含磷酸和某种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 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 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体质 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2. P69同向絮凝:是指由水力和机械搅拌推动水流运动引起的脱稳颗粒间的碰撞 絮凝。3. P69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产生的絮凝。4. P213强化混凝:通过某些手段强化传统混凝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从而 控制后续消毒过程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6.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相不碰

2、撞,呈离散状态, 各自独立的完成沉降的过程。8. 絮凝沉淀:在沉淀过程中能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浓度低的悬浮物颗粒的沉淀, 由于絮凝作用颗粒质量增加,沉降速度加快,沉速随深度而增加。9. P104浅池理论:按照理想沉淀池的原理,在保持截留沉速V0和水平流速V都不 变的条件下,减少沉淀池的深度,就能相应地减少沉淀时间和缩短沉淀池的长度。10. P96截留沉速:恰能在理想沉淀池中沉淀下来的颗粒沉速U0,称为截留沉速。11. P96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13. 有效粒径:是指筛上保留90% (体积)树脂样品的相应实验筛筛孔孔径(mm) 用符号d90表示。14. P151滤层膨胀率:滤

3、层的反冲洗过程中,滤层因部分或全部悬浮物于上升水 流中而使滤层厚度增加的现象。15. P150反冲洗强度:当用水对滤层进行反冲洗时,径滤层单位面积上流过的反 冲洗水流量。16. P127强制滤速:部分滤池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 情况下其它运行滤格的滤速。17. P257水的软化:离子交换软化水处理是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交换的阳离子+18. P260水的除盐:把水中强电解质盐类的全部或大部分加以去除的处理过程。20. 吸附剂的再生:在吸附剂本身结构不发生或很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 方法把吸附质从吸附剂空隙中去除,恢复的吸附能力,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21. 离子交换树脂再

4、生:借助具有较高浓度的再生液,流过树脂层,把先前吸附的 离子置换出来,使树脂交换能力得到恢复的过程。22. 全交换容量:单位质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中全部离子交换基团的数量比值决定 离子交换树脂内部组成,是一个固定常数。23. 工作交换容量:在一定的工作条件遗迹水质条件下,一个固定中期中单位体积 树脂事先的离子交换容量。24.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的简写,它又 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 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MLSS=Ma+Me+Mi+Mii。25. MLVSS:混合液 挥发

5、性悬 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 浓度。26.SVI :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指曝气池混合液经 30min静沉后,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27.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28. BOD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m),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29. BOD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

6、间(d)内 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30. 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QR与污水流 量Q之比,常用%表示。污泥龄:在曝气池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 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31. 水力负荷:单位面积滤池或单位体积滤料每日处理的废水量,单位为m(废水)/m2 (滤池)*d或招(废水)/m3(滤料)*d表征滤池的接触时间和水流的冲 刷能力。32-生物反硝化:污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 - N)在无氧或 缺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转化为氮气(N2)的过程。33. 生物硝化:氨经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在进一步

7、氧化成硝酸的过程。34. 厌氧生物处理:在无氧条件洗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果冻,将各种有机物或无 机物加以转化为CO2,CH4的过程。35. 污泥脱水过滤产率:单位时间在单位过滤面积上产生的滤饼干重量,单位为 kg/ ( m*s)或 kg/(m*h)。36. 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37. 污泥干燥:将脱水污泥通过处理,去除污泥中绝大部分毛细结合水,表面 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的方法。38. 污泥发酵(污泥腐化):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厌氧发酵产生H2S、CH4等气体导致大块污泥上浮。2439. 土地处理:污泥有节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一一植物系统的物理的化学 的

8、生物的吸附过滤与净化和自我调控功能,使污水在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控制的降 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得以再利用,促使绿色植物生长并获得增产。40. 稳定塘:又称氧化塘,是人工适当休整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 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简答或论述: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项目限值微生物指 标总大肠菌群(MPN/100mL 或 CFU/100mL )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化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100mL )100毒理学指 标砷(mg/L )0.01

9、镉(mg/L )0.005铭(六价)(mg/L )0.05铅(mg/L )0.01汞(mg/L )0.001氰化物(mg/L )0.05硝酸盐(mg/L )10/地下水限制为200三氯甲烷(mg/L )0.06四氯化碳(mg/L:0.002溴酸盐(使用O日3T)_( mg/L )0.01甲醛(使用O3时)(mg/L)0.9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mg/L )0.7硒(mg/L )0.01镀(铂钻色度单位)(mg/L )15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放射性指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mg/L )水源与净水技术限制为?漠和味无异臭、异味肉

10、眼可见物无PH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锌(mg/L )1.0耗氧量(COD、Mn法,以02计)(mg/L )水源限制源水耗氧量 2.6 (mg/L )为5钻(mg/L )0.2铁(mg/L )0.3锰(mg/L )0.1铜(mg/L )1.0氯化物(mg/L )250硫酸盐(mg/L )250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总硬度(以CaCO3 计)(mg/L )450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时为5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mg/L )0.3总a放射性/ T j /Tf u标(Bq/L ) 总B放射性0.5(Bq/L )11.00氟化物(mg/L )2 .给水/排水常规工艺(

11、给水/排水常规工艺流程图)? 答:典型地表水处理流程:原水一混凝f沉淀十过滤一消毒一饮用水 需加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原水一水处理+混凝日过滤二消毒二饮用水 原水一混凝亍沉淀亍过滤二|消毒二深度处理一饮用水 典型除污染给水处理流程:原水一预氧化一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活性炭吸时一消毒-,饮用水 一般冷却水流程:原水冷却水原水冷却用水 自然沉淀 自然沉淀混凝 沉淀(a )自然沉淀(b )混凝沉淀 除盐水处理流程:滤过水除盐水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典型污水处理流程: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j剩余污泥进水 格栅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消毒设备| 典型焦化废水处理流程蒸氨废水排放江河 调节池. 除

12、 容器罐 除油池冷气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冷却水|廿渣油池污泥浓缩池外运|外排 典型的洗浴废水回用处理流程:原水 格栅 节池 * 混凝沉淀池 滤池 生活活性炭 -膜滤UV 消毒中水3 .胶体的结构?答:胶体由胶核、吸附层、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胶核是胶体粒子的核心,他由数百乃至数千个分散固体物质分子组成; 在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称为电位形成离子或电位离子,胶核因电位离子而带有电荷,为维持胶体离子的电中性,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层通 过静电作用,从溶液中吸附了电量与电位离子层总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的离 子,这些离子称为反离子,并形成反离子层;被吸引的反离子中有一部分 被胶核牢固吸引并随胶核一起运动,

13、这部分反离子称为束缚反离子,组成 吸附层;另一部分反离子聚胶核较远,胶核对其吸引力较小,不随胶核一 起运动,称为自由反离子,组成扩散层,而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的交界面称为滑动面;4 .胶体的稳定性原因和分类?答:交替的稳定性的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状态的特性。亲水、憎水胶体的原因共性:胶体的动力稳定性; 胶体的带电稳定性; 胶体的溶剂化作用稳定性;对于憎水胶体,通常带电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对于亲水胶体,其水化作用稳定性占主导地位,带点稳定性,则处于次要地 位。5 .混凝的机理?答:压缩双电层作用:根据薄的双电层能降低胶体颗粒的排斥能,如果能 使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变薄,排斥能降低

14、相当小时, 两胶体颗粒接近时,就可以由原来的排斥力为主变 成吸引力为主,胶体颗粒间就会发生凝聚。 吸附一电中和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指出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 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 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吸附架桥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指出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 而脱稳聚沉,此时胶体颗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高 分子物质在两个胶体颗粒之间像一座桥样将其连接 起来。 网捕一卷扫作用:网捕卷扫作用指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水解 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体结构的水和金属氧化物 沉淀,当其体积收缩时,会像多孔的网一样,将水 中胶体颗粒和悬浮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混凝过程中有混合、反应(絮凝)两个阶段的要求有何不同?两个阶段控制指标是什么?为什么?答:混凝阶段:需要剧烈短促的搅拌,混合时间短,大约在1030s内完成, 主要目的是使混凝药剂快速均匀地分散到水中以利于混凝剂 的快速水解,聚合及胶体颗粒凝聚,因此需要对水流进行 快速剧烈搅拌,G值在7001000 S -1之间。絮凝阶段:需要有适当的紊流程度及较长的时间,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 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同向絮凝起主要作用,G值控制 在 1*10 41*105。指标:G和TG值的推导?(见书P71、73、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