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道德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56658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道德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与《道德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与《道德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与《道德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道德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学与道德经在我心目中的“国学”,就如一泓迷人的清泉,慢慢的流淌着,让我们受到洗礼,让我们焕发光彩。学习国学不仅仅在于让我们光大祖国伟大的民族文化,并且更在于培养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细细想来做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简朴。人要做个好人,做个对得起父母,有益于社会的人。 做事,核心在于我们的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国学”第一章为孝经,古人都说:“百善孝为先”可见一种“孝”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国学”也一方面教会我们如何做一种有孝道的子女或者晚辈。阅读着古代名人孝子的事迹,常常让我泪水盈眶。为她们的事迹而感动,更为她们的精神感动。孝经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首要道德,教会了我们用感恩的心去面

2、对每一种人。“二十四孝”的故事会让我尝试去做一种更加孝敬的好女儿。 三字经也是“国学”中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是古代幼儿读书的启蒙读物。它波及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天文、地理、文学、数学、道德等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感觉那么悠远的语句,却又那么熟悉。而其中的道理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道德经也是如此。 作为充足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重要是讲求“

3、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浮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因此常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觉得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

4、始,具体论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主线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看待规律的主线态度是“充足尊重规律,然后才是运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国内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摸索与思考,而这种摸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筹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老式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中国的范畴。 老子觉得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她是这样论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5、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办上句举了诸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也许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也许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也许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也许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也许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也许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如下为基。”因此富贵以穷贱作为主线,高贵以低下作为基本。 在我心中,“国学”犹如一杯菊花酿造的美酒。而学习“国学”知识就如品一杯菊花酿造的美酒。这样甜美的酒,需要我们慢慢细细的品尝。 高档翻译学院 零九级一班成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