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9.34KB
约29页
文档ID:492566147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_第1页
1/29

1【湖北宜昌】容美纪游(节选)① ◆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A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②,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通“记”②煜口:yùlún光耀灿烂③牖:yǒ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度(  ) 霁(  ) 策(  ) 浴(  )7.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分)(A)百无一空 (B)走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分)① ② ③ 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分)示例:鱼多 山高① ② ③ ④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2分)2【湖南长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 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1)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共6分,每小题3分)(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6分)3【江苏无锡】(一)(14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着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删改)【注】①抚按:官职名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立捕治之: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闻: (4)明年卒: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幼学执敏置诸狱2分)(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2分)4【武汉市】1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D.王且何利 利:好处(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6.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5【辽宁大连】(二)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节选自《新序?杂事》)【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B.守夜不失时,信也 谓为信然(《隆中对》)C.吾书子之言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2分)6【辽宁沈阳】7.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

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知音而不知乐者?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能知乐?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而治道备矣?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